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以学科素养为指向的历史备考策略
图片
  

日照一中 崔长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等新课程理念,对于深化历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认真研究近两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处处体现着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复习备考。学生也要把握考查方向,做到心中有体系、脑子中有方法、行动中有落实。这样的备考策略才能促进教、学、考有机统一、相互衔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出发,谈高考关键时期的备考策略。一、积极运用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理论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内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历史,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要历史地看问题,分析历史背景;二要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三要客观地看问题,分析客观原因;四要正面地看问题,看主流、看积极方面;五要创新地看问题,结合历史分析对现实的启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注重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讨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对历史有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
二、主动强化时空观念这一核心思维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这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它包括历史时序和地理观念。
  首先,针对必修课程复习,自己动手编写通史时间轴。构建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发展轨迹,并且根据时间轴叙述重大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掌握每个阶段的特征,这种方法直观有效。例如:先秦、秦汉、魏晋至隋唐等通史时间轴。
  其次,针对选修课程复习,着手撰写大概念提纲。建议选取史论概念、重要命题、重要原理等大概念作为主题。可选择如社会治理、技术革新、文明互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史论概念;“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等重要命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重要原理。编写大概念提纲,便于自己从事实性知识抽象为概括性知识,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
  再次,针对重大事件或个人薄弱章节,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相关知识点。如绘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等思维导图,更好地把握历史时序和知识的内在结构。
  最后,针对各类历史地图,探讨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要在读取各类地图的显性信息及事件背景、特征等隐性信息的基础上,将多幅地图置于一起,综合分析地图所反映的主题,思考空间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三、灵活运用史料实证这一核心方法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课标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同时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另外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最后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英国历史学者蒂姆·洛马斯有言:“史料本身是有内在所指的,只有把史料作为某事的证据时,他们才是有用的。”
  作为教师: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证意识培养;二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预习,培养史料采集能力;三要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史料实证的兴趣;四要组织学生考证史料内容,培养史料解读能力;五要运用历史试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作为学生: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探究,辨析历史材料、解读历史细节,回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解读历史现象。以小见大,尝试理解当时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困境,在思维碰撞过程中深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而作为证据的史料应该是经过严格甄选的,教科书中的叙述未必准确,学生完全可以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灵活运用。基于史料实证进而形成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应该是历史学习始终应坚持的道路。
  四、着力提升历史解释这一核心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这是历史学科诸多能力中最高层次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做到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并且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为此,学生在综合运用教材和教师给选择的课外相关史料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对于人物和事件进行多个维度的解释,并且能够在解释的过程中运用史料支撑自己的理论,强化历史解释过程的客观性。当遇到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时,要尝试从评价来源、性质、目的和评价者身份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另外,课标还要求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且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的体系结构“问题链”或教师设计的主题式“问题链”。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在深度思维中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如针对“四大发明”这一主题式“问题链”,思考问题:
什么是“四大发明”?为何最早提出的是“三大发明”而非“四大发明”?我国为何在1933年将“四大发明”写进教科书?1946年李约瑟在联合国发表的演说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回答这些问题要结合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西欧社会转型、日本侵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来分析。
  五、自觉培树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价值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考试资源。从近两年山东高考试题来看,命题的设计体现了非常浓郁的山东地方性特色,突出了山东的地方文化。因此,学生多关注乡土文化资源,也就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古迹、历史档案、名人轶事、民间艺术、民俗风情、语言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开阔视野,关注时政,关注未来,将现实生活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关注山东历史的文化与当今山东的社会发展情况。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月流火高考至,金榜题名正当时。同学们,时间会记得你翻过的历史书,画过的时间轴;汗水会证明你思索问题的眉峰,归纳推理的神情。历史长河悠悠走过,莫把遗憾空留自我,请奔赴属于你们的锦绣前程。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 统筹 田文佼 整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高考大讲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学科素养为指向的历史备考策略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