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根深叶茂 本固枝荣
——2022年生物备考
  

日照一中 刘欣
  过去两年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是以“情境”做为载体,注重思维、应用和创新,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树立了新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标杆。相对新颖的命题模式,向我们很多同学的复习提出了挑战。高考的号角即将吹响,我们的二轮复习也接近尾声,同学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呢?现阶段的复习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回归教材,掌握概念,深化理解,形成网络
  课本上的主干知识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根本来源。虽然在做一套试题的时候同学们觉得试题内容与教材并没有太大重合,因为情境是新的,设问是新的,甚至某些知识也是新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虽然试题看起来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题目本身基本都是来源于主干知识的考查。我们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学习普遍成立的生物学原理,考试的时候考查的是具体的案例,所以看起来是新情境、新知识,但本质上是原有知识体系的细化或者特化。另外,虽然有些新的信息,但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答问题的方法也是来源于我们的教材。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全面准确,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到复习的时候就可有效提取信息来解答问题了。但随着时间流逝,有些知识必然会有遗忘,所以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回归教材不是简单地将课本阅读或者背诵,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前期复习之所得,将课本上的概念进行重新理解,二次学习,力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在练习中体会概念的内涵与关联。所以,我们在重新回归教材的时候,不仅仅是正文部分的关键概念,还包括课本中的拓展资料,旁栏思考,课后习题、实验探究等等,复习的时候可以选择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理解各级概念并形成网络。
  另外,我们在做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概念的梳理和深化,对题目中出现的概念,必须做到熟知,如果有不太熟悉的内容,要及时回归课本进行查漏补缺,而不能仅仅追求完成习题。
  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这样几个方面的复习:
  (1)基本概念的表述
  很多选择题会针对基本概念进行考查,比如在选项中设置与概念不符合的选项,在非选择题中也会对概念进行考查,比如利用已知概念表述相关过程或原因,或者要求利用已知概念的模式对新信息重新组织语言,得出一个新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主干知识中的概念表述就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这也就是常说的生物学中需要背诵的部分。在复习这类内容时,死记硬背很明显效率不高,所以要注意用理解辅助记忆,理解关键信息,在大脑中模拟概念的生成,重复复述。争取将关键词牢固记忆,最好能用自己的方式生成概念。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再也不用担心概念表达类的考查了。
  (2)科学研究方法的提炼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必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材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与主干知识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思路等。高考题对这部分的考查除了渗透在每一道题中的思维训练外,一方面会有专门的题目考查教材上的实验,另一方面会有专门的实验设计题目考查实验设计的思路以及结果结论的生成与阐述。对于前者,要求我们对教材上的实验了如指掌,不论是实验目的、原理、思路、结果结论,还是相关应用,甚至是实验改进等都要做到准确,各种数据和步骤都不能打任何折扣。而后者要求看起来就相对宽松,一般只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或结论,但实际上要求更高,要求能熟练运用生物学研究方法,而这些方法通常都是教材上科学探究的变形或延伸。所以我们在回归课本的时候要找出来各种科学研究过程,以及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加以理解和模拟,理解科学方法本身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这类方法可能藏在实验里,科学发展史里,科学探究栏目里或者课后习题里,提炼、总结和模仿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回归教材的时候还需要做好很多工作,比如学习教材上图标的表达模式,各种模型的建构方式,曲线、表格等数据的分析方法等。
2.经典题目,细致分析,训练方法,提升能力
  答题能力是得分的另一要素。很多同学基础知识并没有什么大的漏洞,但在答题过程中经常不得分,分析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题干的信息没有提炼出来,自然无法做到正确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应用;二是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设问的意图,答题方向不对;再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不能正确的阐述观点。针对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对于情境比较新颖的题目要注意审题,排除语言的迷惑干扰,抓出关键词,找到主要矛盾。比如有些题目考查概念的掌握,就要对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的含义要有清晰的认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判断。有些题目涉及的情境比较复杂,比如可能是一整套调节过程,那审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绘制简图,有助于梳理信息,才不容易被题干中繁杂的信息所迷惑。还有些题目可能在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有所颠覆和创新,那必须在审题时就抓住关键点做好标记,防止后面解题过程中忽略关键信息。
  从另一个角度讲,审题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就是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并与主干知识做对比,如果相同,就根据教材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判断和解答,如果不同,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进行创新的解答,答案既要符合知识体系中的相关规律又要符合题目的要求。这一步做好了,“跑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另一种情况说的主要是答题过程中把握不住方向,主要出现在非选择题的依据、原因、过程、原理等长句子的表述中。有些同学答归因类长句子的时候一方面容易角度偏离,另一方面容易答案不完整造成失分。其实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答案要求的一定在题干里。也就是说题干里一定会有相应的提示,上一条中我们说过,只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做好了准确且用主干知识对应过,那基本不存在“跑题”。所以审题的时候注意关键提示,要注意题目中一般没有“废条件”,题干中提到的信息在审题或答题的时候一定是能用上的。如果是归因类或机理类的答案,组织答案的时候注意语言的逻辑一定要完整通顺。如果需要从多个角度回答,那一定要从题干中找一下信息看看哪些角度是必须的,而这种,一般来说除非主干知识中已经规定了方向,那么题干中一定是有提示的。
  (3)关于语言表达方面,阅卷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答案非常简练,几个字便可以得分,有的同学答案堆满,但关键信息没有,甚至还有逻辑错误,虽然答案也有沾边,但也只能遗憾失分了。所以同学们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将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表达出来,用科学严谨的语言答题,善用专业词汇,摒弃口语化表述。否则,无效的文字堆了半天,只能是浪费时间。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前面说的熟读课本,掌握概念,掌握了概念就基本可以算是掌握了科学语言。另一方面是做题过程中注意答题的逻辑训练和关键词训练,力求精准。
  方法训练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和一个善于总结的头脑。如果现阶段训练的话,可以将经典的高考题多看几遍,一是分析设问的方向、提示和答案的对应关系,二是分析语言的逻辑和规律,再就是对常见的题型有所把握,高考题情境再新颖,命题方式设问方向大部分也是遵循这种规律的。
3.规律、规范以及其他
  最后的复习阶段了,同学们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1)要保证一定强度的连续练习。主要是要以一定的频率做套题,最好每次都按照考试时间掐表完成,以保持良好的答题状态。不要中间停顿或者对答案,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标记,等做完后一起解决。做完后及时核对答案,不仅仅是要求答案正确,对大多数题目要做到读懂做透,即使正确的题目中也可能会有理解不到位的部分,一定要标记出来及时查阅教材或者同老师或同学讨论。
  (2)答题一定要注意规范,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语言要严谨准确,符号、单位、图标结构等也要规范,文字要字迹清晰,没有错别字,生物答案书写部分较多,养成好习惯,考场上才不会手忙脚乱。
  (3)注意积累,关注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考在即,同学们扎实复习,希望我们都能答出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 统筹 田文佼 整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高考大讲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根深叶茂 本固枝荣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