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所在城市 7 天社会面无新发疫情高校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6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工作有关情况。目前已经临近毕业生离校的时期,但仍有部分毕业生还没有落实就业去向。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介绍了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就业工作以及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招聘的主渠道作用。他指出,前期教育部已经做了一些部署,现在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各个学校要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尽快积极组织更多的校园招聘活动。原则上,高校所在的城市7天以上(包括7天)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就可以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帮毕业生尽早就业
加快升学考试、教师招聘、科研助理等招录进程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介绍,毕业生离校前后的这段时间,将是教育部就业工作的关键期和冲刺期。当前,教育部正在布置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百日冲刺”活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采取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措施,为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同时,吴爱华还介绍,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升学考试、教师招聘、基层项目、科研助理等招录进程。另外,尽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招录,相对来说这些岗位是部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通过综合施策,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吴爱华还介绍了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招聘的主渠道作用。他指出,前期教育部已经做了一些部署,现在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各个学校要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尽快积极组织更多的校园招聘活动。原则上,高校所在的城市7天以上(包括7天)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就可以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据悉,5月份以来,高校与行业企业已经举办了1万多场供需对接活动。

简化就业手续
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吴爱华透露,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这对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介绍,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
  吴爱华从教育系统的角度,介绍了该文件的五个着力点。第一,致力于岗位的拓展。中小微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文件提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同时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政策。另外,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今年还将继续稳定扩大国有企业的招聘规模。
  第二,致力于基层就业。基层是引导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文件首次提出,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者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对于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正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文件还规定,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可以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
  第三,致力于便利求职。国办文件明确提出,毕业生6个月之内已经体检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重复体检,法律规定的除外。这既解决了毕业生求职中常常被要求重复体检的问题,也维护了学生的健康权益。文件还提出简化就业手续,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
  第四,致力于应对疫情。文件提出多项阶段性政策措施,在助学贷款减负政策方面,免除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可以申请延长1年偿还,今年的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共惠及400多万人。此外,对因疫情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可以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
  第五,致力于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健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按一定比例配齐配强就业指导教师,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另外,要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培训。

杜绝“被就业”
毕业生可登录“24365就业平台”核对数据
  会上,有记者问:部分毕业生反映,有个别高校存在强迫毕业生签约,就业率“注水”的问题,请问教育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杜绝学生“被就业”?
  吴爱华表示,就业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底线。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今年专门召开了会议,进一步严明就业统计的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四不准”“三不得”。
  “四不准”是: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得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三不得”是: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这些要求教育部又进一步做了强调,也在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部署。
  吴爱华介绍,为了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就业统计的制度办法。
  一是建立毕业生监督反馈机制。教育部向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发送信息,提醒毕业生登录“24365就业平台”,及时核对本人就业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可直接举报。同时,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已经全部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毕业生就业问题线索的举报,强化社会监督。
  二是建立用人单位数据比对核实机制。针对毕业生去往的用人单位,教育部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等权威途径,对高校报送的签约用人单位核实比对,对存在问题的用人单位数据反馈给各地重新核实、填报。
  三是建立及时核查处理机制。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就业统计数据核查,对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核验。
  四是开展第三方调查。前两年教育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今年将继续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对今年的就业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与全国的统计数据进行核验比对。

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为每人至少精准推送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
  如何帮助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吴爱华表示,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是中央牵挂的重点群体,也是教育系统倍加关心、全力帮扶的重点对象,要用真心真情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指导和服务。对此,教育部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专项帮扶。各地各高校建立就业重点毕业生台账,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学生,还有较长时间未就业的学生,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教育部还明确要求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至少每个人推送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另外,很多高校自筹资金为重点帮扶学生发放就业补贴,免费提供面试服装等举措,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就业花销。
  二是专门培训。在财政部支持下,教育部正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在培训当中,老师们“一对一”给学生完善简历、指导面试,广泛联系企业重点推荐学生,让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实习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线下培训2022届毕业生6.9万人,线上培训66.8万人。接下来,教育部还要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
  三是开展专场招聘。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共同举办“宏志助航”网上专场招聘活动,已累计提供岗位13.2万个。各地各高校也组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活动。此外,针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教育部还举办了陕西、吉林、上海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29.9万个。(成都商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所在城市 7 天社会面无新发疫情高校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