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扫厅堂、下厨房、修家电……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回归”,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你还记得小时候那堂劳动课吗?(上)

  全媒体记者 王娟 王蓓蓓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曾经上过的劳动课,对于“60后”“70后”来说,曾经的劳动课大多是“力气活儿”。作为必修课,人人都要参加,手搬、肩挑、拖拽、弯腰一样不少。后来的劳动课轻松了一些,“80后”“90后”的记忆中,手工制作成为了主流。做衣架、扫帚、风筝、纸飞机、毽子……劳动课上能学会许多手艺。再后来劳动课便逐渐消失了。
  而今年秋季劳动课将正式“回归”,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打扫旱厕、操场拔草、生炉子热饭……
那些年自己动手的在校生活
何乃华
  人过半百,从教三十载,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喜欢回忆过去的年龄,那些自己动手的在校生活也像影片一样在脑海中浮现。
  我上小学时学校就建在村子的西岭上,是纯一色的平房。村子名叫西楼,很有诗意。我知道,此西楼并非李清照笔下的“月满西楼”中的西楼,但却是我永远的故乡。
  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地面都是裸露的土地,厕所是旱厕。那时,我们在校的劳动课主要有两大类:打扫卫生和拔草。卫生是每天必须打扫的,包括教室里和教室前地面的卫生,也包括每周一次的打扫厕所。
  平常的卫生保洁,同学们被分成六个小组,轮流值日。打扫厕所则是集体行动,主要安排在周六下午离校前。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粪从厕所里抬出来,运到校园外的固定点。这个活儿主要是男生和男老师干,虽然又脏又累,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干得很认真,也很快乐。
  由于校园里都是土路,春夏时节,各种青草比着赛地生长,稍不留意就会与我们争夺地盘。特别是每逢假期返校时,整个校园乱草丛生。为此,每次开学前,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开展清草行动。通常是班主任领着我们,在已经划分好的卫生区内各自为战,或者手薅,或者䦆刨,或者锨铲……真是劳动着,也快乐着。谁干得快、薅草多,就会受到老师表扬,心里美滋滋的。
  小学毕业后,我升入高泽街道(那时叫乡)初中。因为离家远,我只能住校,每次捎三天的饭,周三父母来送一次。那时,我们已是中学生了,参加的学校劳动就多了,除了照旧要打扫卫生、厕所外,还要参加更多的在校劳动。譬如,参加学校义务植树劳动,既植树也为树苗浇水;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残疾老人打扫卫生、收拾院子;寒暑假到学校里护校。
  尤其是寒假里到学校护校,且是24小时在岗的那种,现在想想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因为天寒地冻,护校室里就生上了煤炉子,北风越紧炉火越旺。那时,由于从小在家经常帮母亲烧火做饭,早已学会了熬小米粥,便从家里捎了一些小米,以陶瓷缸子为“锅”,装上水和米,盖上盖子,置于被烧红了的炉子上。不多时,小米香味就在整个屋子里弥漫开来。
  等小米饭做熟了,用棉手套将陶瓷缸子端下来,撒上些白糖,等不及冷却,边吹热气边“出溜”着缸子沿喝着,那真是世上最好的美味了。那情景,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劳动课去农场割麦子
谢岩
  上小学的时候,随着父母工作调动转过好几次学,都是在乡镇的中心小学,但各个学校的课程表上都有“劳动”这一课,有时是给操场除草,有时打扫卫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隔壁乡镇的农场帮忙割麦子。
  当时是小学四年级,我既不会骑自行车,也不会割麦子。前一天,老师在班里分配好,哪个同学骑车,要带哪个同学,哪些同学带镰刀,哪些同学带绳子。我们家当时吃“国库粮”,既没有地,也没有农具,我也不会用镰刀。还好同桌女生很给力,主动要求骑车带着我,和她分到一组。
  当天天刚亮,老师就带领着我们五十多个半大孩子,和其他几个班一起浩浩荡荡往农场赶。那年我十岁,同班的农村同学普遍比我大两三岁。当时在农村,十二三岁的孩子差不多可以顶个大人了,农忙时,他们什么活都干。
  半个多小时后到了农场,各班各组分地块、分工具。这时候,太阳明晃晃地来监工了。那时太阳帽很少见,几乎没有人戴帽子,更没有防晒霜。幸亏前一天同桌提醒我一定要穿长袖长裤,才会不被麦芒戳着。
  我学着别人,试着用镰刀割了两下,麦秸很干很韧,我又不会用劲,把手都勒红了,也没割下几棵麦子。有干活快的,割好的麦子都已经在身后堆起来了,又有同学用麦秸捆起来。“你去搬‘麦个子’吧!”老师看出我的窘态,过来吩咐我。我立刻放下镰刀,去把捆好的“麦个子”一个一个费力地搬上地头的拖拉机。
  同学们都在毒热的太阳下忙碌着,现场热火朝天,谁也不好意思偷懒。农场架着好几口大锅,在大树下烧柴煮绿豆汤。老师时不时过来催我们去喝一口,怕我们中暑。
  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干活、一起喝汤,竟没觉得累,我的第一次割麦子的经历,新奇又快乐。
  中午回家后,脸晒得红红的,妈妈一见就非常高兴———我小时候贫血,一直脸色偏白,“这么红扑扑的真健康!”

擦玻璃、抬水洒地面、做毽子……
劳动课后来成了手工课
徐峰
  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劳动课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小学的劳动课一般在周三或者周五下午最后两节。一般分为体力劳动———打扫卫生和手工劳动———做小手工。
  体力劳动课就是大扫除。教室的地面还是灰土地,扫帚一扫,尘土飞扬,所以要在地面上洒点水。上世纪90年代初,自来水还是个稀罕物,学校里的自来水管就一个,还不是随时能用。我们经常到学校墙外的一个小池塘里提水,这个活儿男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因为可以趁机玩一会。尤其是初夏的时候,小池塘里还会有成群的小蝌蚪游来游去。
  轮到我们这一组打扫卫生了,我和同桌提溜着桶来到池塘边。先打几个水漂,再赤脚到池塘里捞蝌蚪,估摸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提上一桶水,俩人抬着,急匆匆往校内赶。到了教室,同学们看到桶里还有蝌蚪,瞬间热闹起来,有的用手捧着蝌蚪,有的拿个瓶子装。桶里的蝌蚪都被抢走了,我和同桌开始捧着水围着教室,一趟趟地洒。
  擦玻璃是女生的活。教室都是平房,窗户都是木头框架镶着玻璃。女生站在窗台上,一遍遍地擦,擦得仔细、干净、亮堂。
  上了五年级,劳动课更多的变成了手工课。叠纸船、纸飞机,制作衣架、扫帚、风筝、毽子……手工课的材料都需要从家里带。制作衣架要从家里带旧电线,做毽子要从家里带鸡毛、竹签。当时,家家户户养鸡,鸡毛还是很好找的。同学们都是从家里的大公鸡尾巴上薅鸡毛,当然是颜色最亮、毛最长的那一撮。公鸡被追得满院跑,妈妈的呵斥声也随之而来。到了学校相互比较着谁的鸡毛最好看,毽子做好了,又开始比着谁的毽子踢得高。
  那时,劳动课和体育课在我们心里有着同样的地位,都是最喜欢的课。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晨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还记得小时候那堂劳动课吗?(上)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