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对远古太阳的追思
——读《如日之出》有感

  董伟伟
  我很小的时候,常听老一辈讲,若想看日出,需从我们家乡的方向出发一直向东,走到头是大海,日头(太阳)就是从大海里跳出来的。还可以登上最高的山峰眺望东方,黎明时分日头就会从东方的大海里升起来。
  诚然,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先民早在40—50万年前沿沂水、沭水而下追逐太阳而居。“他们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浩瀚的大海,第一次看到太阳是从大海里升起来的,震撼与壮观的神奇是他们对太阳产生崇拜的冲动,从此在天台上开始了对太阳神的祭祀活动”。
  近年来,窦永堂老师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有作品选为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并以“汉诗英译”方式推介,散文诗入选中国诗歌网“精华”栏目,获纪念曾巩诞辰1000年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江苏徐州“云龙湖杯”散文大奖赛铜奖,由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山东省作家协会、日照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承办的2020第二届中国(日照)散文季“刘勰散文奖”,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第三届日照文艺奖,3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作品一等奖。作为资深报业人,从他新闻人的视角和诗人独到的眼光来挖掘太阳文化,有着更广深的意义和更开阔的视野。他的《如日之出》是集结多年来的文学创作,以散文的形式来向我们讲述太阳的诞生和追逐太阳而生的先人们,是怎样从懵懂到崇拜,并产生以太阳文化为背景的多元太阳文化元素的过程。
  全书共由八部分71篇文章集结而成。以《追古觅踪》拉开我们对祖先文明和远古太阳的追思。伴天地出生状态的天台山一定是第一束祭祀太阳的火焰升腾地。“散发披肩、身披鹿皮的太昊伏羲,一排远古风范。目光深沉、睿智、不动声色,沉静的气息无处不在”,是人是神的太昊伏羲与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而皇帝之子少昊以一双翅膀打开护卫疆土的使命,于东海之滨建国,称之为东夷人,从此以鸟为图腾。
  《莒鲁会盟:穿越风暴的誓言》在这一篇文章里,作者笔锋委婉,神思缥缈悠扬,以轻松谦和之风,让浮来山的那株银杏见证齐鲁莒会盟后彼此的迷醉与舒展的神奇,这是我见到对莒鲁会盟最有诗意的阐述,作者用独到的手法和干练的语言讲述4000多年前发生的故事,那个让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多么幸运,我与莒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也正是因为莒子这位仁义的国君,使得莒国这古老的城池中的人们一脉一脉传承着几千年来不变的温良与忠厚。
  乡韵二章里的《想起青蛙》,短短的十二行的小散文,我没有看到一只“青蛙”出现,却听到沟沟坎坎里那些抑扬顿挫的短歌欢唱、看到“大片大片的稻田如新年报纸一样飘香”。作者的语言描述是精准的,用不着大量的繁文缛节的文字堆砌,依然让画面生动而有立体感。
  7月刚刚过去,头顶上的蝉鸣此起彼伏,用不了几天,随着秋风吹起,蝉的寿命将尽,它的子孙将前赴后继再次深眠地下数年。世界上竟然有这样卑微与艰难的生命,它颤颤悠悠爬于地上,成长中的每一步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厄运。但它又是无比坚强的,为了重见天日,宁肯抱着死亡危险也要破茧重生。作者在叩问蝉的命运:“基因中早已流淌着这样卑微的血?”或许造物主把最卑微的命运给了蝉。他如此形象地来描述一只蝉的命运,拟在剖析人类,很多时候人类是借助于一种形式来掩盖自己的弱小。与其说秋风是蝉的终结者,不如说蝉的命数就该如此。
  在《倾情土地》《家园纵横》《城市印象》里,作者格外细致地描写了日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文化传承、城市变迁,等等。让我震撼的是这组《岚山海上碑(组章)》,他说:“四百年前,许是形塑个体空间及主体位置太难,才企望以这四个大字来喻体凌空飞行与跌宕”“四百年彼此呐喊,潜在的对话与呼应,清醒的沉醉与沉醉的清醒,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作者是理性的,他澎湃激昂的陈述来自叮叮当当间,文化和山河在相互叩门。古人在海边礁石上的作品“升腾和跌落,隐喻与直露都不可避免地波及”。这颇为壮丽的语言在《撼雪喷云》里透彻而豪迈。
  “神秘如花屑,一阵一阵的影子密织细雨,准备和感应而来的第一缕微风相逢……”“除了波涛,声音静止。四百年了,每一处高光地带都是袖珍荧屏”“文字的根须变身荧光树”你看这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出的浪漫在《星河影动》里毫无违和感。
  “四百年黄昏之旅,问候与问候相逢,往昔不再陌生,每一粒都有了心跳——— 醒着,眼前非虚;睡着,梦里是实”“露,一粒粒潜入;静,于夜中堆积回响”这些看似静止的文字中,有一种“飞动”的美贯穿其中。
  作者脚步走到哪里,他的笔墨延伸到哪里。在《吟啸徐行》我跟随作者从喀什到卡拉库里湖,在文字里观光比实景地有趣很多,你看“湖水蓝得不忍触碰。在湖水和足尖之间,最后一声轻叹戛然而止,继而屏息噤声。灵魂闭合的快门来不及摄像。感情失魂落魄的浮生啊”,作者到底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美丽画面,让他陶醉,让他灵魂出窍,让他不知如何去表达了。
  《如日之出》的13篇文章里,作者大胆想象,思绪飞扬,诗意纵横,视野开阔,境界深远。在激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扶桑山 扶桑树》“集束的光芒,如万千金色箭鏃,闪电般倏然来去。扯天入地。时间起步。蛮荒最东部的端点蛛丝一样抹去。日照,从此成为日出初光先照的圣地”。作者从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包罗万象的神话故事,缔造出文脉传承的日照印象,打造出日照主流味道。他辽阔的想象力让人们居于一个丰富博大的世界中,并怀有无比骄傲的好奇心毫无限制地探索日出时的崇高和我们祖先肃穆庄严的逐日、拜日、崇尚太阳的精魂,以太阳文化为背景,诞生逐日而生的图腾,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英雄气概。
  作者打破常规,在“说”与“不说”“诗”与“非诗”中,神思穿越千年万年与祖先、与时代、与传统进行了深层次的精神对话,让我们看到书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历久弥新的精神光芒。进而才能追古思今,有所得益。
  “文学的美妙令人心痒难禁,表达独特而神奇,永无替代的可能。一直在的情结竟有魔力,近几年逐将文字重又蘸上了文学的浓墨”,作者在后记中如是说。作者波荡笔触有足够的功力把我们看似很难想象的情景,更加直接表露在文字里。我们对于文字都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在深深浅浅的书海里游弋,还需向窦永堂老师那样“需下苦功……逼自己秀一把,时日既久,养成攀升高标的习性”。如此,方能领悟文字之美,文学之妙。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远古太阳的追思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