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小修小补”,城市生活不可缺的烟火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赵修鞋”依旧在干老本行
  提起修鞋的赵师傅,家住东港区南王家村附近的居民,一定不陌生。一间不大的门面房,既是赵师傅的工作室,也是他们夫妻俩吃住的地方。店里地上墙架上摆着待处理和已处理的鞋子,满满当当。
  2006年,从莒县来的赵纪民,把写着“小赵修鞋”的纸箱子摆在南王家村的南北街上,正式开始了他持续至今的营生——修鞋。此后的18年里,从路边摊到门面店,赵师傅凭着修鞋的手艺,不仅能养家糊口,还有余力帮一双儿女买车购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修鞋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档鞋越来越多,清洗的、保养的、改色的、扩帮的……为此,赵师傅多次趁淡季专门出去学习,修鞋保养技术日益娴熟。这些年,他已经不记得到底修补了多少只鞋子,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附近小区业主成了他们的常客,有些业主即使搬家了也还经常光顾他们的店,有的顾客开车二十多里专门来找他。
  擦鞋、皮鞋换底、磨砂鞋打理上色、皮鞋修护补色、皮鞋放大缩小……赵师傅会的修鞋项目不少。“修鞋是个功夫活,一般看难度大小、时间长短来收费。”说话间,赵师傅拿起一双反绒面的女鞋向记者介绍道,因为顾客自己处理不当,需要重新修复鞋面的颜色,谈妥的价格是25元。干洗清洗护理上色等一套程序下来,得两天后才能取货。
  这样的修复,在赵师傅这里算“大活”了。每天大约有几十名顾客上门,但是需要的“小修小补”更多一点,像脱胶补线。

“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
  “修鞋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市民,方便大家生活,看着不起眼,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实际的问题啊。”赵师傅说,修鞋事虽小,也辛苦,但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刚需”,“小修小补”已不仅仅是修鞋、配钥匙。商务部因此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有观点认为,“小修小补”不仅是一种小生意,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
  “让‘小修小补’回归,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意义上说,就是让便民生活圈回归、让完整社区回归、让城市宜居性回归。”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项松林说。
  那么,如何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呢?项松林也有自己的观点,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主要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围绕便利化,做好规划服务;围绕规范化,做好精细化服务;围绕丰富化,做好保障服务;围绕优质化,做好迭代升级服务。
  不难看出,“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日常便利服务的需求,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短评

是烟火气,更是民生
马秀萍
  这才是人间烟火气,不光要有修鞋的、配钥匙的、修裤脚的,还得有修自行车的、爆爆米花的、修雨伞的、磨剪子抢菜刀的……
  对于许多摊主、店家来说,他们的坚守,除了靠手艺来养家糊口,更有着一种留恋,舍不得熟悉的生活、掌握的手艺,以及维系了几十年的老顾客、老朋友。
  对于老年人来说,能有个便利的修补摊点,还是很需要的。不像年轻人,老年人即便是东西坏了也不会轻易淘汰,而是抱着还能修的心态留存着。能修能补,就是解决了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
  让不起眼的“小修小补”回归,对老年群体是一种便利,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抚慰。对于有怀旧情结、勤俭持家的中青年来说,则是一种接地气、烟火气的生活导向。
  这样的“小修小补”,是一种城市生活记忆,具有一种超越实用之上的城市温度,温暖着居民的心灵。
  当然,无论此类小店和行当的多与少,都需要做到规范有序发展,才能长久。商务部发言人也特别圈出了“规范有序”一词。题目出了,剩下如何做文章,就看各个城市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晨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修小补”,城市生活不可缺的烟火气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