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劳动课”与“千脚土”
  

田秀明
  劳动节前夕,遇到一位文友,文友是镇上小学里的老师,闲聊时无意中由劳动节说到了劳动课。我问文友,“现在学校是不是还开设劳动课?”文友告诉我说,“课肯定是要开的,现在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课程主要是安排一些手工制作,还有就是生活小常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
  我们小的时候上学也有劳动课,而且我们那时候的劳动课,不像现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动动嘴动动手,我们上劳动课时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实打实地参与到劳动中去,大忙时节,还要放上几天“忙假”。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上劳动课,大部分时间是拎着筐子,带着铲锹,去村庄上几条铺着砖头的巷道里铲“千脚土”。
  我小时候生活在里下河水乡的一个村庄里,村庄里基本都是土路,只有村庄中心的几条巷道铺着砖头。里下河地区的土质是黏土,一到下雨天,一脚下去,鞋底粘满了泥土,走到哪里泥土就带到哪里。走过来走过去,铺着的砖头上也粘上了一层泥土,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踩,砖头上的泥土就踩成了“千脚土”。
  村庄上的老人说,“千脚土”经过千遍万遍的脚踩脚踏,这土就有了肥气。那个年代,农民种田没有那么多的肥料,没有肥料庄稼就长不好,一年只能积肥两次,春天用青草沤绿肥,冬天罱河泥沤田,“千脚土”就成了宝贝。巷道上,经常会有人来铲“千脚土”,不断有人铲,又不断有人走,这土怎么铲也铲不尽。
  我们上劳动课的时候,几条巷道里,从这头到那头,一眼望过去都是人,有蹲着的,也有站着的,各有分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负责铲土,一个人负责拎筐。时间一长,嬉闹声,笑骂声,从巷头直传到巷尾,住在巷子里的人家,打开门嗔怪一句,“这帮臭小子、野丫头,疯得像鸭子上了栏似的。”
  铲好的“千脚土”,一筐一筐,两个人抬着,运回学校,堆得像小山似的,再由村里组织人运送到大田里。我们小时候最喜欢上劳动课,除了能自由自在地活动外,铲土铲得多的,还能得到一份奖励,奖品是一支小小的铅笔或者橡皮,即便如此,内心也是欢喜的,毕竟是付出了汗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光阴远去,如今的村庄上,原先的土路、砖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千脚土”已经难觅其踪了。但是,“千脚土”留给我的记忆却是真实的,温暖的,氤氲在我的内心深处,从来都不曾忘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劳动课”与“千脚土”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