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古代,七夕还是购物节、晒书节
晒富不如晒“肚皮”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
  传说,每年此日,牛郎和织女都会在天上的鹊桥相会,互诉衷肠;凡间女子对月乞巧,盼望天赐巧手,更盼一段美满姻缘,所以古时的七夕节又名女儿节、乞巧节。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天还是古代的购物节、晒书节。

女人的钱最好赚

  七夕节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史书里说,农历七月初七月色浪漫,姑娘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呼朋唤友,在月光下用彩线穿针比巧,乞求上天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毕竟女人的钱最好赚。在北宋东京汴梁、西京洛阳等大城市,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古籍《醉翁谈录》记载:“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人们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市面上人山人海,车马难行,尤其是临近七夕那两天,满大街到处都是抢购货品的人,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与七夕节相邻的中元节,购物氛围也很浓郁。中元节时逢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鬼节”,是民间祭奠亡魂的节日。
  唐代的中元节放假三天。在唐代东都洛阳,人们赶着日子采购祭祀品,也带火了其他买卖。
  宋代的中元节市场也很红火。《东京梦华录》里说,“市井卖冥器靴鞋、幞(音同浮)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跟七夕购物狂欢节有一拼。

你晒富来我晒才

  七夕正值伏天,古人常常在这一天暴晒书籍和衣物,以防虫蛀。
  东汉《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可见早在汉代,民间便有晒书、晒衣的风俗。
  三国曹魏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鹿中原。《晋书》记载,曹操想做大做强曹氏集团,求贤若渴,四处招募人才。他听说司马懿颇有才干,便欲强行“招聘”司马懿为自己做事。
  司马懿有眼光、有胆识、有野心,谨慎沉稳。当时天下混乱,局势未明,司马懿为求自保,起初不愿意跟着曹操干。他对外声称自己有风痹病,卧床不起,躲在家里不出门。
  曹操多疑,暗中派人监视。
  司马懿好看书,家中藏书甚丰。七月初七这天,他按照习俗,命人把书摊在院子里暴晒。好巧不巧,突然天降暴雨,眼看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被暴雨打湿,司马懿心疼得不得了,情急之下,居然忘了自己在装病,慌里慌张地爬起来去收书。这一幕不巧被一个婢女看见,司马懿怕真相泄露,竟杀了这个婢女。
  纸包不住火,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后来曹操发狠,司马懿到底还是乖乖地去为曹氏集团打工了。
  多年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西晋权贵追逐浮华生活,贪慕虚荣,攀比成风,好好的节日被他们弄得变了味。
  《世说新语》里有个小故事:七月初七那天,有钱人刻意炫富,说是晒衣,晒的都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魏晋名士阮咸瞧不起这种虚伪的做派,特意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粗布短裤在院子里暴晒。有人对此感到纳闷,阮咸一翻白眼,给了一个令人无语的解释:“俺只是未能免俗,做做样子罢了。”
  东晋有个叫郝隆的人,生性诙谐,比阮咸更出奇。阮咸好歹还晒晒衣裳装装样子,这家伙既不晒衣也不晒书,而是袒胸露腹地跑到大太阳底下,四仰八叉地躺下,大模大样地晒肚皮。
  众人问他这是干啥,郝隆回答:“我是在晒我腹中的书。”
  别人说这种大话很欠揍,郝隆这么说大伙儿反而夸他幽默。史书里说,郝隆年轻时几乎无书不读,博学多识,有些人的书摆在书架上充门面,他的书则经过“消化吸收”被装进了肚子。
  晒富不如晒书,晒书不如晒才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才气的人就是这么牛!(洛阳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旧闻新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晒富不如晒“肚皮”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