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煎饼嫂”张吉花的手工煎饼生意“热气腾腾”,卖到了全国各地——
一年“摊”出百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杨辉  
  初冬的山村,宁静中透着些许寒意。在五莲县石场乡前坪头村张吉花的手工煎饼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创业8年,51岁的张吉花从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变身为年销售额百万元的网红“煎饼嫂”。她坚守山村,用时令新鲜的地瓜、玉米、黄豆、小米、高粱、花生、山泉水等作为原料,用传统的铁鏊子摊出的煎饼薄脆香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购买。
  11月12日,记者走进张吉花的煎饼生产车间,探究她的创业密码。
  氤氲着煎饼的香气、雾气,在五莲县石场乡前坪头村,几位农村大婶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最近,随着地瓜陆续收上来,地瓜煎饼也迎来一年的生产旺季。这一个冬天差不多能加工30万斤鲜地瓜。”张吉花介绍,“以前条件不好,顿顿都是地瓜煎饼。年龄大点的妇女,都会摊煎饼这个手艺。”2014年,一个偶然机会,张吉花了解到外地的手工地瓜煎饼,卖到十几元一斤,且供不应求。她想到,自己家里也种了几千斤地瓜,可以尝试一下做手工煎饼。
  说干就干,2014年冬天,她每天凌晨五六点钟起床,便一头扎进地瓜堆,挑选、清洗、去皮、蒸煮……2个月的时间,把自家种的5000多斤地瓜,加工成了1000多斤地瓜煎饼。加工过程中,她还通过熟人联系批发商和发布微信朋友圈,很快就卖出去了。一算账,12元一斤的地瓜煎饼,收入1.5万元,这大大超出她的预期。
  自家的地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2015年起,张吉花开始收购村民种植的地瓜。张吉花和村里的妇女,慢慢地找到了手工煎饼这条增收新门路。
  2019年,在驻村“第一书记”费红艳的支持下,张吉花申请了优惠贷款,建起了煎饼加工车间,并注册了“庄户嫂”商标。她的手工煎饼,实现全年不间断加工。从单一的鲜地瓜煎饼,增加到地瓜干、杂粮等10多个品种。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2021年春天,张吉花再次“搬家”,她又在村里租赁了一处闲置的厂房,作为新的加工车间。去年秋天,她收购16万斤鲜地瓜,比上一年又翻了一番。除了本村的地瓜,还有周边多个村的。
  “现在工资每天90元,而且还能帮子女照顾孩子,再说了都这个年龄的出门打工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活。”今年65岁的李大姨在张吉花的手工煎饼加工点工作快两年的时间了,她很知足。
  现在张吉花的煎饼摊吸纳了村里20多名妇女就业,最年轻的56岁,平均年龄在65岁。今年71岁的聂兰香,最近两年来,一直在煎饼加工车间负责削地瓜皮,一个月有将近3000元的收入。
  让煎饼也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从2019年起,张吉花开始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几乎每天都发传统手工煎饼加工的视频,目前,粉丝量达到11.6万人。
  “现在来买煎饼的人,除了‘回头客’,还有很多粉丝。”为了更好地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张吉花除了卖手工煎饼,还开始销售板栗、小米、山鸡蛋、地瓜粉皮等多种农产品。
  2020年,“庄户嫂”煎饼坊升级为“非遗工坊”,张吉花的干劲更足了,她把在青岛做销售工作的儿子王浩劝回家,帮她包装煎饼和发快递。“刚开始的时候他不太情愿,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活。现在产品包装设计、网上直播,基本上都是他负责。”对儿子王浩的工作状态,张吉花很满意,“希望有人传承,也希望把日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介绍给更多的人。”谈及对未来的展望张吉花务实且朴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年“摊”出百万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