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杜甫草堂散记
  

孙善光
  知道杜甫草堂是中学时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时我对草堂的想象还是模糊的,多少有着北方泥草房的印象。初冬时节,当我首次踏上巴蜀大地,走进成都杜甫草堂,草堂的印象才真正清晰地映现出来。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杜甫入蜀,得亲友相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草堂。杜甫在草堂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过了一段清贫而安稳的日子。其间,他创作了240多首诗,虽多田园家庭生活的描写,却也心系民生,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身处草堂,我感受到了这座有着一千多年草堂所具有的文化气韵,仿佛看见了“活过来”的草堂所具有的声色光影。“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草堂古朴而又典雅,清幽不失秀丽,许多文人墨客都视这里为文化圣地。草堂旧址的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有对称的回廊与附属建筑,园内竹林掩映、小桥流水,幽静而秀丽。
  诗史堂正门上有“诗史堂”三个大字,这是草堂的中心建筑。堂中有一座古铜色的杜甫全身塑像,李白像也陈列堂内。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既有战国屈原、东晋陶渊明,也有唐代李白、王维、白居易,还有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介绍。前人影响着杜甫的诗词创作思想,杜甫也影响着后人的创作诗风和情怀。
  由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是别一番风光。工部祠最有名的是人日联,这里留有杜甫与高适人日相互写诗唱和的佳话。杜甫草堂如今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年间重建时的格局,草堂内古木参天,修竹成林,溪水蜿蜒,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典雅幽美。
  杜甫少年好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意气风发的《望岳》,到安史之乱的《春望》,从来到成都安逸的《春夜喜雨》再到晚年“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登高》,他记载了杜甫伟大的诗圣之路。杜甫处在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个人命运曲折沉浮,牵系着大唐的社会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来成都。最初,他居住在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寺,写下了:“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公元760年秋,草堂茅屋落成,即“成都草堂”。当时杜甫贫穷,以写诗的方式向一些社会名流索要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以前的杜甫,一直在漂泊、在忧国忧民,写的诗大都十分沉重。有了草堂,杜甫终于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有了草堂,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舒缓了。
  他在《卜居》一诗中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可以看出,杜甫当时的心情是快乐而惬意的。杜甫此时的日常娱乐就是在水中泛舟,极富生活情趣。他在《江村》诗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里行间,流露出难得的欣慰和闲情。
  杜诗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便成文于此。浣花溪的背景是悠远的文化,诠释它的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茅庐、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之后四年,杜甫的挚友朝庭命官严武病逝,他失去依靠,只得携家告别成都。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渐渐没落。后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规模。
  杜甫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篇,真实反映唐代动乱的变雅之作。他的《丽人行》,形象地刻画了李国忠等人的奢侈浮华;他的《三吏》《三别》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根源。《石壕吏》见证了老翁一家辛勤耕耘、被征徭役、运行求助、家破人亡的经历。杜甫作为亲历者,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而也成就了诗歌创作中的人民情怀。清代严岳莲撰联为:“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这里特别提一下“浣花祠”。经过一道红墙夹道的花径之后,几十米,有一个精巧别致的院落,这便是浣花祠。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位于诗史堂东北方向,是个粉墙青瓦的独院建筑。小院古色古香,小巧雅净。据《旧唐书》记载,唐时成都有一女任氏,被节度使崔宁纳为妾。大历三年(768年),崔宁奉召入朝,留弟崔宽守城。沪州刺史杨子琳叛乱,率兵攻占成都,崔宽力战不敌。形势危急,任氏拿出家财十万,一夜召募勇士千人。任氏亲自披挂上阵,“手自麾兵”,叛军溃败。任氏保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其为“冀国夫人”。
  因任氏从小生活在浣花溪畔,后占杜甫旧居,又舍宅为寺,所以纪念她的祠宇就建在浣花溪边。因任氏的事迹与浣花溪有关,人们称她为“浣花夫人”,称其祠为“浣花祠”。明末浣花祠已不存,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即为现在所见的浣花祠。
  在杜甫的眼中,浣花溪和草堂处处生机。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有名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浣花祠里还悬挂着黄四娘的画像,想必这位黄四娘就是杜甫芳邻任夫人吧,并且给杜甫极好的印象。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杜甫闻听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州等地,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和百感交集的心情,在此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闻“捷报”之后的杜甫由悲转喜,喜不自禁,那种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此诗现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学生必学课文。在杜甫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持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自宋朝始有“诗圣”之称。晚年的杜甫贫病交加,感到知音难觅,发出了“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却不知其身后多少人向往、推崇、解读着他和他的诗文。杜甫草堂自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其延续的精神与情怀,自带声响与光亮。千年诗情在,千载有知音,这是杜甫的魅力,也是草堂的荣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杜甫草堂散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