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
小时候,腊月一到,年即将来了,家家户户杀年猪、打豆饼、杵滋粑、磨汤圆浆、腌腊菜。我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奶奶要弄好吃的,父母亲要给我们买花衣服,办年货,买年画了。
过年好玩,放鞭炮,玩龙灯,彩莲船,贴年画。
记得堂屋里的年画上都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智取威武山》《沙家滨》《白毛女》《地道战》等之类的。七十年代的农村,我们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冬天里只有全家人围在一起烤火。到了过年,除了跟在大人们屁股后面,走走亲戚,那就是在家里,看看年画了。
每逢过年时,买一些年画回来,从大门到房屋里都贴满。这些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和门神,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中堂的年画一般买张毛主席的画像,每年换一张新的。记得最早的年画是“毛主席去安源”的像片,一身长衫,一把油纸伞,这些始终留在儿时的记忆里面。
大门上的门神画是拿双锏的秦叔宝和拿双鞭的尉迟敬德,一年四季他们在家门口站岗放哨。还有大门口的大对联,猪圈里门上贴着“六畜兴旺”的对联,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如果家里三年内老了人,就是要贴绿色的对联,内容是怀念去世的亲人。
在贴年画之前,先把墙壁上的席棚糊一层,把上面的灰尘打扫干净,再把年画贴在上面,或者是直接糊贴上去。堂屋里的年画,大多数是到了二十九或三十晚之前,才贴上去。用浆糊涂抹在堂屋的墙壁上,把堂屋里贴得焕然一新。贴上年画后,屋里顿感亮堂多了。到了初一初二初三家里来了客,他们就看年画,其实也是在欣赏绘画艺术。
年过完了,村里人开始串门,就来家里看年画。农村习惯,过年期间,隔壁左右是不走动的,除非是去拜年,就要买礼品。
农村有一句话:过年过到十五六,拜年拜到麦子出,过年要把正月过完了,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
我房族上的小爹李长久,他最喜欢买年画了,堂屋里满满的贴着年画,房间墙上也贴着年画,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小爹是个文化人,字也写得好,正楷体。台上的人,都请他写春联,他不收钱,还要倒贴红纸和墨水。
在小爹的影响下,我十多岁开始学习写春联,虽然写的字不工整,歪歪扭扭,爷爷鼓励我,要我贴上去。爷爷没忘记告诉我,要我写上“童言无忌,诸事顺遂”八个字,贴在墙面木头柱子上。意思是过年孩子们说话口无遮拦,得罪了神灵,不要见怪,来年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顺利,尽如人意。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是民间在春节期间用来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一种画作,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不仅是我们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是孩子们喜欢的,小时候看的电影都是和年画一样,教育感化。
可是贴年画的年代应该是从80年代逐渐消失,年画被电视、收音机代替,而现在的过年,电视都被手机微信代替,一机在手,什么都有了。
那个年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但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还是很怀念年画时代,年画在记忆中是永远都不能泯灭的。如今,在楼房里过年,就会清晰地想起老屋的年画,就会想起当年贴年画看年画的人,还有怀念去世的亲人们。
年画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少年,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