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蛋雕非遗文化传承人姜忠海的雕刻之路
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图
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个蛋壳几乎毫无用处,但日照蛋雕非遗文化传承人姜忠海,以刀为笔,在又脆又薄的蛋壳上,用细腻的“手法”和“心法”,刻下了大千世界,将现代与传统衔接,创新与复古结合,在蛋壳上镌刻匠心情怀。
“蛋雕是个细活儿,极考验人的耐心”
1月26日,记者走进姜忠海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匠人气息扑面而来。人物肖像、山水花草、镂空几何,还有苍劲的书法作品……这些蛋壳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
龙年将至,今年63岁的姜忠海最近有些忙碌,他分别在鹅蛋和鸡蛋上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龙腾富贵”“龙行天下”等以龙为主题的蛋雕作品,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姜忠海经营着一家酒水批发超市,工作之余进行蛋雕创作。“那是2004年,我偶然发现了对蛋雕技艺的报道,我就开始思考,自己能不能也学学这个手艺。”说干就干,姜忠海拿起刻刀在蛋壳上尝试勾勒线条,没想到真就成了,从此,姜忠海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蛋雕创作中。
“蛋雕看起来容易,其实步步惊心,要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上刻图作画,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不留意就会粉身碎骨。”提起蛋雕,姜忠海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大到鸵鸟蛋、鹅蛋、鸭蛋,小到洋鸡蛋、柴鸡蛋,甚至又薄又脆的鹌鹑蛋,这些蛋壳他都雕过。雕刻手法有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雕等十余种,经过选蛋、打孔、清液、构思、画样、刻轮廓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经过十年的不断学习和研究,姜忠海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并擅长浮雕和镂空几何的雕刻。“蛋雕是个细活儿,极考验人的耐心,手心合一,是创作的精髓。”姜忠海说,在十年的创作中,他摸索出许多实用技法和小窍门。比如清理蛋液,以前一般是在蛋壳上取一个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蛋液清理干净,现在,他在蛋壳的另一端再打一个针眼般的小孔,对着小孔用针管用力吹气,蛋液轻而易举就流干净了。
一个作品拍出2万元价格
“刻好一个作品实际上没有什么技巧,全靠经验和刻苦练习,需要手、眼、心和雕刻力度的完美配合。”姜忠海对于蛋雕的痴迷,可以说是到了狂热的程度。虽然家里经营酒水生意,但在送货途中的车里、夜市微弱的路灯下、回家休息的深夜,都成为了姜忠海进行蛋雕的舞台,即便面对家人的劝阻,他也从未放弃。
“当时我们送扎啤,我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在路灯底下刻,着迷到那种程度。那时候家里人一是担心我的身体,二是影响做生意。当时听不进去,就是爱好。”
自2015年正式从事蛋雕工作以来,姜忠海已经完成了400多件蛋雕作品,并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他的作品曾多次被邀请参展和艺术交流,受到社会各界赞誉和收藏。“前些日子,我的一个作品在北京参展,被买家买回去收藏,拍出了2万元的价格。”
传承技艺,讲好日照故事。在姜忠海的工作室内,摆放了代表日照形象的蛋雕。“你看这个镂空的作品‘日照’,就是用来推介日照的,再配以灯光映衬,整件作品更显精细、雅致。”
如今,姜忠海把现代声光电技术引进到了蛋雕创作里。他在蛋雕里面装上LED灯,底座上安装一个小开关,在七彩绚丽的灯光下,莹润通透的蛋雕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旋转,宛若一位轻盈的舞者在随风舞动,一个个能唱、能跳、有色彩感的蛋雕活灵活现。
这些年,为了将蛋雕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姜忠海四处奔走,进行作品展示,传授蛋雕技艺,姜忠海说:“我现在收了3个徒弟,除了工作,大部分时间全部用在了蛋雕上,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蛋雕这门艺术,喜欢这个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