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厉倩
“种了一辈子小米,没想到还能种出新花样,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莒县峤山镇南涧村村民王跃芬一语道出了内心的喜乐。
如今,南涧村全村种植小米1000亩,年产量达到25万余公斤,通过品牌包装、产品加工、互联网推介等,“南涧小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甚至远销欧美市场。
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两委”成员的齐心聚力,更离不开“头雁”李新宝的努力和探索。
发挥优势做强产业
李新宝是莒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峤山镇南涧村党支部书记。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必须依托村里传统的粮食种植基础,发挥核心产区优势,不断提升种植规模和质效,才能将‘南涧小米’这一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李新宝坦言。
为此,他带头创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涧南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的运行模式,依托镇级党建引领联动发展联盟,将南涧村与全镇其他45个南涧小米种植村紧密结合起来,将党支部组织优势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带领村民走上一粒“黄小米”撬动村民“大经济”的致富之路,为进一步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提升实效
在李新宝看来,要想将“南涧小米”做大做强,必须向科技要效益。
他抓住峤山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契机,积极向省知名小米专家、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诸葛玉平教授请教专业知识,依托“党建引领三链赋能—峤山南涧小米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峤山镇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训基地”等平台,根据南涧村当地的土质、气候等综合因素,引进济谷25、济谷30等米色黄、熟相好、适应性强、米质优的新品种。
“升级”后的“南涧小米”喜获丰收,其中济谷25实现亩产425公斤、增产13.3%,济谷30实现亩产460公斤、增产22.6%,所产小米品质优良,谷粒成实、色泽饱满,熬制出来粘稠度很高,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富含17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实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
电商助力促农增收
“现在网红直播带货很火,咱庄户人闲着没事都刷抖音、快手,你们也可以试试。”李新宝在走访联系村民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说干就干!李新宝迅速行动起来,与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合作打造“农大臻品”电商直播平台,开启了“电商+”助农新模式,“南涧小米”等网红农产品通过网络从地里“走出去”,打通了产销“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李新宝还注重挖掘“南涧小米”背后的文化内涵——因“乾隆皇帝赐名南涧小米‘珍珠黄’”的故事广为流转,便邀请知名大学生音乐人创作《南涧小米》宣传歌曲;成功举办“南涧小米”文化节,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们实地参加活动与村民们分享丰收喜悦;“南涧小米”连续两年被央视报道,去年9月中央电视台三大新闻栏目更是密集点赞报道《南涧小米丰收》,切实提升了“南涧小米”的知名度。
争引项目筑牢根基
为持续改善农户种植和销售条件,李新宝还积极争引强村项目,新修通山上道路5600余米,积极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硬化主要生产路2500米,户户通硬化率达94%;争取莒县水利局项目资金40万元,实现自来水全覆盖,保障村民供水充足;利用乡村振兴资金50万元,建成小米高值化精深加工基地,配备机械碾米及深加工设备,持续重点研发生产小米杂粮的深加工产品,发展加工小米杂粮速食面条、杂粮速食米等系列食品。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小米成了南涧村名副其实的‘金谷子’!”李新宝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我将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带领党员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南涧小米’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短评:下足功夫做好“土特产”文章
厉敏
做优做强“土特产”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
做好“土特产”文章,必须打好“特色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在“品”上下足功夫。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土特产”更好致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