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琳
每年的腊月,我总是盼望早点踏上故乡的归途。让我牵挂的,除了故乡的亲人,还有那一大桌让人回味无穷的年夜饭。和家人一起做年夜饭的日子,更是留在我记忆深处最幸福的时光。
大年三十的早晨,家家户户会出动前往市场购买年夜饭的食材。路上车水马龙,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串联起天和地,即席挥毫的墨香随着吉庆的音乐飘进了千家万户。孩童埋头选购晚上的烟花,市场上人头涌动,鸡鸭、发菜、蚝豉、生菜、鱼虾等摊位稍晚一点就被抢购一空。路上多半会遇见久未露面的故人,大家彼此热情地寒暄一番,便匆匆回家准备年夜饭。
要准备一顿年夜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概是既要兼顾各人的口味,又要讲究色香味俱全,还更讲究“意头”。我最拿手的菜式便是“团团圆圆”。这道菜做法很家常,新鲜猪肉剁成肉糜,混合冬菇瑶柱,加入姜片、葱段、花雕酒、淀粉等搅拌均匀,将肉馅揉搓成圆形,形成丸子状。锅上炖二十分钟,猪肉的鲜味混合这冬菇瑶柱的味道散发在空气中,香气四溢。菜一上桌,女儿每次都迫不及待地塞一个放进口中,腮帮子鼓得像充气的气球。外公直打趣她:“团团圆圆,团子吞进了肚子,肚子就圆了哦!”发菜和猪手这时在母亲的搭配下也完美出锅,软糯而又晶莹剔透的猪手裹满沾满发菜的酱汁,让人垂涎欲滴。父亲夹了一块放我碗里,笑意盈盈地说道:“发财就手!来年祝我家姑娘财源滚滚。”
包裹蒸,是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大年三十的重头戏。母亲会把柊叶提前清洗干净,煮软。糯米、绿豆当选用最新鲜的,提前浸泡几个小时。把食用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腌制过的五花肉倒下锅中煸炒,盛起备用。包裹蒸时,放馅料的顺序是万万不能乱的,母亲手把手地教我:第一层铺糯米,第二层铺去皮绿豆,第三层铺五花肉。母亲说,要一层层铺叠上去,这叫步步高升。包裹蒸的手法也很讲究,把柊叶四面对折包裹起来,用筷子压平整,四角须丰盈,捆扎在裹蒸上的水草形成多个“田”字,寓意有田有地,丰衣足食。
烧煮裹蒸的器具是一个大铁桶,铁桶底下用红砖搭起炉子,里面再铺满柴火。母亲用一支空心的大竹筒对着它轻轻一吹,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发出“滋滋”的声音,每个路过的邻居都会笑着和我们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经过八至十个小时的猛火煲煮,锅里飘来了柊叶和糯米的清香。“起锅了,蒸蒸日上!”父亲高喊一声,打开锅盖,院子里烟雾氤氲伴着袅袅清香。在炉子旁守了大半天的孩子们迅速围了过来,打开柊叶,端上餐桌,柊叶的清香和裹蒸里的糯米、绿豆、五花肉相互渗透,混为一体,那滋味甘香绵软。
年夜饭,是家人们一年当中对彼此最真挚的祝愿。白切鸡淋上香葱酱油寓意“比翼齐飞”,爆炒腰果豌豆玉米红萝卜代表“金玉满堂”,连蚝油浇淋生菜,也升级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和气生财”。鱼不能吃完,长辈们说多少得剩下一点,女儿问我为什么,我悄声在女儿耳边说,这是“年年有余”呢!
除夕夜的烟花在窗外绽放,繁花落尽,余白是希望,就如这一席饱含吉庆幸福的年夜饭,给人生出许多念想。多年来,变化的是菜式,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愿景。远大理想或许遥不可及,但家人团聚,开怀畅饮彼此祝愿的此情此景,便会让人觉得,幸福紧紧包裹着彼此,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