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珍
时间像流水一样势不可挡,不觉又是一年辞旧岁,真是快得使人措手不及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转身就是一处风景,回眸就是一个光阴的故事。
辞旧岁,就是过年啦。过年,今昔相差太大了。儿时过年,庄稼人的传统里是件了不起的头等大事。我爹娘对过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一年四季前三季不误农时地辛勤劳作,其余时间最主要的就是操办过大年的事项了。
一交腊月,我爹就坐下来开始忙活他的手艺活了:钉盖顶、做箅子、扎笤帚、扎饭帚。一是为了自家使用,二是拿到年集上卖些钱置办年货。这可是年前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啊!
钉盖顶,可算件巧妙活。先以细麻绳认针,将粗细均匀的莛子(高粱秸顶部细杆)连缀串好两片(每片均匀走两排线,这样才钉得牢),再将这两片经纬相交横竖钉在一起。最重要、最有难度的是下一步:将一根盖顶半径长度的莛子,用钉子将一端固定在盖顶中间,另一端一边拿手拨转,一边用磨得锋快的菜刀猛劲切下,这样切,才茬口齐整好看,不会断茬。切好后用大针穿麻绳把周围细细钉住——— 一个圆溜溜、光闪闪的盖顶就做成了。
我爹钉的大大小小的盖顶,用处可多啦。最大号的直径是一根莛子加一节高粱秸,这是用来盖蒸笼的;二号是用来盖八印锅的;三号是盖六印锅的,放新烙的煎饼也正好;四号是过年包饺子放饺子的;最小的最精致,是盖小锅的,也常拿来放糖饺子。
我爹做箅子也一样拿手。箅子的形状也是圆的,切边方法跟盖顶一样。不同点是箅子是单层,荻子间留有空隙,要用两股箅梁子,将荻子固定在箅梁子上(像写了个大大的“非”字),周围再用柳树条子围成圈(叫箅圈子)加以固定。盖顶和箅子做好后,我爹按大小个头分好类,一嘟噜一嘟噜挂在堂屋墙上。崭新的盖顶和箅子挂满了堂屋前墙,太阳一照,银光闪闪。看到这满墙崭新的盖顶和箅子,就感觉到有年味了。
笤帚有站笤帚和黄笤帚之分,站笤帚是高粮穗子做的,黄笤帚是稷子穗子做的。在收获时,我爹特地挑大个的,粒子密的穗子,晒干后摔掉粮食粒子,稷子穗子便成了笤帚苗。站笤帚是扫地用的,黄笤帚是扫碾、扫磨、扫锅台、扫床用的。
扎笤帚也是个纯手艺活。农民自己发明的工具叫拂弓子,也叫拐子,用两根二三十公分的木棍,拴在一根绳子的两头,一头别在腰上,另一头用脚蹬。将泡好的笤帚苗进行挑选,先选一小把大穗子的放在拐子绳上,用脚蹬着勒,勒成一道深沟,然后用麻精子缠在沟上,系上五四扣,剪下麻精子,再挑大个的苗子,由大到小一缕一缕的扎,五个小把就捆成了一个笤帚,之后,把笤帚巴子一节一节的扎起来,最后用菜刀或镰刀将笤帚把子削成圆凸状,一把笤帚就成了。
扎饭帚,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挑选大小粗细均匀的站笤帚苗,一把一把的用同样的方法扎起来。
扎黄笤帚削下来的下脚料,再用拐子扎成溜象,两个溜象拴在一条绳子的两头,让小孩子悠着玩,记得那时,我爹能悠出各种花样,我们小孩子没学会,只是拿着没章法地玩耍,也尽够开心了。笤帚、饭帚晾干后,就准备赶年集了。
我娘捞好的小麦(新打的麦子需要淘洗干净才能磨面,淘洗麦子通常叫“捞麦子”),已经晾干了。磨面粉,得用磨面的专用石磨(叫大磨,跟平常各家用的磨煎饼糊子的磨不一样)推一遍,用箩筛一遍,起码磨三遍、筛三遍。最后筛出面粉后,箩里就只剩下麸皮了。街前邻居家是做面食生意的,他家有大磨,逢年过节磨小麦都是去他家。
推碾碾米,这也是我娘的活。黍子米粉是打年糕的,稷子米粉是打发团的。年糕,是年年高,发团,是团团发。这些力气活也让人干得欢乐,取其寓意喜兴。等这些活计一一完成了,接下来,我娘就要忙孩子们的新衣新鞋啦。
小孩子看着大人忙活,也有自己的心事。盼年心切,这边瞅瞅,那边望望。大人忙活计,小孩子忙活着串人空。一会儿穿穿试试娘做的新鞋,一会儿朝爹嚷嚷着要玩溜象。天天掐着手指头算,还有多少天过年?
那个年代,小孩子最盼年——— 过年能穿新衣服,因为平时压根儿不做新衣服。孩子们盼着穿着新衣服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发压岁钱,一把把给糖吃。压岁钱大多是角票,但也可以拿来买自己喜欢的吃食耍物,这是可以开心很久的事了。
盼年,也是因为过年能吃上肉——— 那个年代,平日里基本上闻不到肉味。现在回味起来,真是觉得那时候的肉特别香呢。
盼年,还因为过年特别热闹。记得我娘剪窗花,我们姐弟几个就争着贴,非常兴奋。一交腊月,就开始忙了,贴年画、写春联,人们把过年当成一年最快乐最幸福也最重要的事来办。
我们韩家村村大,逢二、七集,腊月二十二是头一个年集,这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赶年集。记得那年我刚上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放了一天假,老师看卷子。腊月二十三回校开会,就接着放寒假了。腊月二十二这天正好不上学,天刚蒙蒙亮,就被娘从睡梦中叫醒,要我起来帮爹看摊子。我爹推着他的手工作品,早早去集上占上摊位,还顺带上了一些胡萝卜、大白菜、萝卜、山药等自家种的蔬菜,摆了长长的一趟。那摊子上崭新的银白色的盖顶、箅子,配上了橙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萝卜,色彩格外醒目。东方渐渐发亮,罩着大地的幕布拉开了,这是一天的开始,一年的序曲,孕育着满满的希望。
刹那间太阳露脸了,赶集的人们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摊位摆满了主大街的两侧。人们摩肩接踵,来来回回,喇叭声,鞭炮声,叫卖声,响成一片,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年货中寻找着各自的需要,浓浓的节日气氛,真是热闹非凡呀。
一会儿,我们的长摊子就被人密密围了两层,水泄不通了,先来的还没走,后面的又涌上来。顾客们异口同声夸我们家的盖顶平展圆滑,箅子做的均匀结实。一位顾客手提着各个型号的盖顶,站起来说:“你们看,这位大哥的手艺……”后边的一位大爷接着说:“所以我就过来了,你甭介绍,买上就赶紧走开吧,让开地方,前客让后客嘛!”
我在一旁盯着,心想,我爹的手艺就是顶呱呱,用不着自己宣传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