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龙年电影春节档:花团锦簇背后的爆款与黑马(上)

  一如

  2024年的龙年电影春节档华丽落幕,随着各大数据统计网站捷报频传,这一春节档期也凭几个“之最”,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024年春节档(正月初一至初八)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达到1.63亿,优于2021年创下的票房、观影人次的春节档电影历史最好成绩,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春节档票房纪录、场次纪录和观影人次纪录。
  同时,2024年春节档先后有《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及《八戒之天蓬下界》等四部影片宣布退出,创造了电影春节档“提前离席”的最高数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盗摄”这个中国相关法律条文中目前尚未存在的词条,也在今年春节档引起热议,如何界定“盗摄”,怎样文明观影,也成为大家讨论剧情之余的热点话题。
  龙年春节档定档之初,曾一度让热心影迷感到失望,最初定档的六部电影,没有一部动作大片、科幻大片、奇幻大片、商业特效大片,原本传言要提档播出的乌尔善作品《封神榜2》,陈凯歌作品《志愿军》,徐克作品《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都纷纷息声,2024年有了“最弱春节档”之称。
  不客气地说,龙年春节档的作品的确是弱的。
  当80多亿元票房摆在面前,《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包揽了绝大多数场次和座次,影迷在“喜剧+情绪”的固定套路中,观影之余仍然免不了有一丝丝遗憾。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有分析师称,2024年电影行业复苏发展趋势不变,此次春节档的亮眼表现将对此发挥催化作用,电影票房的增速说明去年出现的文娱消费强劲势头有望在2024年延续,文娱市场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这也是有争议的尝试:有网友在豆瓣、知乎等网站写下自己的思考:电影的宣发和核心亮点比重应该划在哪里,技术分与情感分哪些更能提高观众粘合度,观众对电影质量、口碑的追求与优质新片供给如何形成良性循环……这些思考,无疑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了更多值得探索的可能性。
  
《热辣滚烫》:没有技巧,全靠情怀
  当减肥100斤的贾玲出现在片花以及路演中时,《热辣滚烫》无疑成为这个春节档最具话题度的电影。
  一时间,“一切都来得及”“让自己赢一次”“记得爱自己”等鸡汤式影评遍布朋友圈。“贾玲瘦了一百斤”也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宣发点。
  从《你好,李焕英》的爆款式成功,到这次极具挑战的瘦身尝试,贾玲又一次赢了。她像是一个传奇:仅凭一部电影就挤进中国内地票房前十的女导演,两部电影加成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的女演员。重点是,在这些炙手可热的“第一”背后,贾玲似乎不具备“导”的技巧,也不怎么具备“演”的实力。
  《热辣滚烫》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影片人物的设定,关键情节的台词,镜头拍摄的角度,甚至主角最后作为拳击手出场的穿搭、姿势、表情都是相同的,观众可以清晰预判接下来每一个故事转折。
  面对一边五星级好评而另一边两三星的评分这种风雨飘摇的评价,《热辣滚烫》的票房却是直线上升。对于这部拍摄技术、人物形象、故事线条都过于简单的电影,观众似乎给予了最大的宽容,他们将贾玲近乎“愚蠢”的真诚排在了首位,在影片近乎狡黠的调性转变中,爆发出浓浓的共情。
  是啊,谁还没有个“想把两个苹果都给他们”的时候呢。剧中讨好型人格的悲哀,暗搓搓的爱慕,绝望与摆烂的交互转变,谁能说自己的人生没有这样一段晦暗不明的日子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贾玲减肥”的视觉景观,让该电影成为了一种“伪纪录片”,也盖过了电影本身的表达,激发了观众的兴奋点,拉伸了电影的张力。观众的纷纷“破防”,又转化成了一张张电影票,汇聚成了今年总榜第一的票房。
  没有技巧,全靠情怀。不知道贾玲的下一部作品,是否还能将这一条转化为真金白银。(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精致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龙年电影春节档:花团锦簇背后的爆款与黑马(上)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