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节后子女纷纷“离巢” 父母的孤独谁人知晓?

  春节过后,子女就像离巢的燕子纷纷飞走,留下家中孤独的老人。此时,一些老人会出现烦躁、失眠等躯体症状,这其实是节后空巢症在“作祟”。想要破解这一问题,既需要老年人自己积极进行身心调节,也需要子女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重视。

  老人节后郁郁寡欢
  原是空巢症“作祟”
  “多带些家里的特产,回去好好照顾身体,有时间多给家里打电话……”正月初七,结束春节假期后,小周启程赶往广州上班。刘大妈帮儿子收拾行李,千叮咛万嘱咐。
  刘大妈就小周这一个儿子,小周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广州工作。这几年,一家人聚少离多,今年春节小周难得回来过年。
  “春节过得太快了,转眼间,儿子又要去工作了。”刘大妈说,一年当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孩子回家过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儿子离开后,家里也变得冷清了许多,刘大妈不免失落,有时吃饭没胃口,偶尔会感到头痛,睡觉也不安稳。丈夫发现不对劲儿,忙安慰她,但效果甚微。
  随着症状加重,丈夫带着刘大妈到医院就诊,可该做的检查都做了,除了一些老毛病,其他检查结果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医生考虑可能是心理原因所致,刘大妈这才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经诊断,考虑是节后空巢症引起的身心不适。
  无独有偶,陈大妈这几日也吃不下东西,有时甚至浑身乏力,腿脚也不利索,晚上睡不着觉。起初,陈大妈怕给子女添麻烦,始终不肯就医。直到心情越来越差,整天郁郁寡欢,晚上失眠加重,这才到医院检查,结果也是心理原因导致的。“春节过后,子女们都走了,回想起团圆时热闹的场景,看着眼前的冷冷清清,内心很不是滋味。”
  节后空巢症,是指老人节后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节日期间,子女亲朋欢聚一堂,老人的心理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节日过后,宽松、愉快的气氛陡然消失,前后反差巨大,让老人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

  从情绪高涨到消沉
  空巢应激引发不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圆是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可短暂的热闹过后,随着子女离家返回工作岗位,家里重归冷清,这就导致一些老人内心格外失落,心里空荡荡的,进而引发节后空巢症。专家表示,春节后就诊人数激增,其中有不少像陈大妈这样存在节后空巢症等心理问题的老人。
  “对老人而言,幸福安康的晚年,除了物质方面,在精神方面的关爱也相当重要。”专家介绍,之所以出现节后空巢症,首先是与老人产生的分离焦虑有关。春节前后,从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到无人陪伴冷冷清清,老人心理落差非常大,就容易导致情绪危机。
  其次,节后空巢症也与老人自身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有关,如果老人平时性格较为孤僻、缺乏社交,节后分离焦虑的影响就相对大一些。专家表示,老人节后空巢症,除有明显的郁郁寡欢、焦虑等不良情绪外,部分老人还会表现睡眠质量差、梦多易醒、头晕头痛、胸闷气短、乏力、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症状,这些与老人心理状态从高涨到消沉的空巢应激有关。老人消沉的心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而出现适应障碍,这是老人常见的心理危机之一。
  然而,问题并不只是情绪失落这么简单。研究显示,节后空巢症还会显著增加老人的死亡风险。
  节后空巢症会给老人带来孤独感,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从而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感觉到孤独者的血压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
  对于本身就患有不同程度基础病的老年人群来说,节后空巢症带来的抑郁情绪会影响心血管健康,诱发血管痉挛,甚至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多方合力
  破解节后空巢症
  与儿女的每一次分离,都是老人们情感最脆弱、无助的时候。这也反映出老人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背后还存在着情感缺憾,同时也为社会指明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重点工作方向,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的齐心协力、共谋共担。
  首先,儿女孝心呵护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赡养老人的方式仍以家庭亲情照顾为主,这其实也是许多老人乐见乐居的生活环境。为人儿女者不仅要依法履行好“常回家看看”的责任义务,也要及时识别老人的节后心理低潮期。比如,要经常与老人进行电话沟通、视频连线,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要尽可能作出下一次返家的时限承诺,让老人常有“盼头”;当老人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时,要及时帮助老人疏解情绪,积极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必要时可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治疗。
  其次,老人自我调适不可或缺。老人们要学会调低举家团聚的“期望值”,对儿女的回乡返家顺其自然,尤其要对儿女们的节后上班拥有心理预期。节后要善于调适环境,自我“寻乐”,多参加户外活动或与同龄人交往,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量力而行地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最后,社区情暖“空巢”势在必行。儿孙不在身边,社区就是老人的家。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并发挥好志愿者作用。要建立“空巢”家庭的关爱档案,保持与“空巢”老人的电话沟通、定期巡访,积极为其创造沟通交流平台。要留有其子女的联系方式,适时督促亲情陪伴;有条件的地方,可由政府全部或部分买单,为“空巢”老人提供保姆类服务。
(燕赵都市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热点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后子女纷纷“离巢” 父母的孤独谁人知晓?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