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
推动多种支付方式并行 让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更便利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2023年12月2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披露,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但移动支付便捷的同时,也给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带来不便。 2月24日,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多种支付方式并行不仅对于个人来说有意义,对于国家来说,也是经济安全的保证。 “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群众普遍喜欢也习惯使用移动支付,而境外来华人员多习惯使用银行卡和现金等支付方式,存在不适应的情况。 去年以来,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相关机构提升境外游客移动支付体验。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0月27日召开会议,部署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相关工作,要求各单位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以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深化支付场景建设为切入点,加快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出席相关吹风会时解释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 张青松解释说,具体而言,一是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中国央行组织各分支机构摸排辖内商户外卡受理情况,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外场所,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即“大额刷卡”。 二是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央行已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及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即“小额扫码”。 三是改善现钞使用环境。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即“现金兜底”。 在2023年12月29日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介绍,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印发《关于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5日,张青松在北京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调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将推出更多“暖心”举措,着力打通外国朋友在华支付堵点,希望能在3到6个月的时间内实质性进一步改善外国朋友在华支付服务,为其在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保障。 持续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很多老人文化水平不够高,农村还有一些文盲,现在的移动支付对他们来说依然不够便捷。除了银行卡和现金支付方式,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大支付便利性,研发对于老年人等群体来说便利的方式,丰富产品供给,比如人脸支付。就像拍照方式的进步,从专业摄影师用摄像机调快门等复杂操作,到现在只需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 近年来,国家也持续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自2023年10月起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上述吹风会表示,现金支付对于实现金融普惠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人、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相比电子支付,现金在匿名性、隐私保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促进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 央行的吹风会还介绍,现金使用以农村地区和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据抽样调查,老年人中经常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用现金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用现金人数占比为67.6%。 据介绍,为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充分了解老年客户办理现金业务的问题和诉求,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预判和准备;针对集中存取等情形,组织做好业务咨询解释、分类引导办理等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对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漳州中心支公司和蒲城县荆姚镇九年制学校予以警告并分别罚款9000元和2000元。 苏剑也强调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说,他举了自己的例子。“我有一次坐出租车,支付的时候手机没电了,幸好带了张50元的钞票。”对于国家来说,他认为这样能保证经济安全。 (新华社、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