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央视春晚小品《那能一样吗》引出家庭生活中的“双标”现象
如何避免“双标”?不如“打个颠倒”

  “同样是剩饭剩菜,她不吃就是有毒变质,你不吃就是浪费粮食。”
  “同样是业余爱好,你去钓鱼,她就不让,她去广场……”
  …………
  在今年春晚上,小品《那能一样吗》引发热议。节目以家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同样一件事,你干不行,她咋干都行”的“双标”母亲故事,也让“双标”一词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记者走访发现,“双标”父母或“双标”子女并不少见,有些甚至因此引发家庭矛盾。具体该如何化解?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大人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写作业
  “双标”是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汇,顾名思义就是对人、对事两套标准。
  “看过小品,孩子爸爸说我就是‘双标’妈妈。”杨女士向记者讲起一件生活小事。
  今年春节期间,杨女士在家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被爱人说习惯不好,建议改正。“我认为边吃饭边刷朋友圈很正常,爱人却反问我,‘那你为啥不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让我很惭愧。”杨女士笑言,得知自己“双标”后,她立即纠正了自己的行为,打算为孩子树立榜样。
  “‘双标’现象其实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正视它。”洛阳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会芝说,在日常心理咨询中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以婚姻生活为例,婚姻中的“双标”主要表现为婚姻中的一方对自己责任、义务、行为的要求与对方不一。例如在家务的承担、挣钱养家以及对双方父母的赡养等方面执行双重标准,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对方的需求,并且认为理所当然,不尊重婚姻的平等性,长此以往易导致婚姻关系失衡,甚至关系破裂。
  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很松,其实也是“双标”。例如,此前小学生毛毛(化名)曾因不爱学习、不认真写作业,被父母动手打过多次也纠正不过来。经深入了解后,沈会芝发现毛毛一直有愤怒情绪。毛毛不明白也不服气的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妈妈看手机、奶奶刷抖音、爷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全家为什么只有他需要学习?
  一日三省吾身,避免做“双标”父母
  “‘双标’是一个人趋乐避苦的人性本能,也是一个人人性初始化的状态。”沈会芝说,“双标”的实质是私欲太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不乏内心比较自大的成分。
  每个人都是家庭教育的“作品”,一个人形成“双标”,除原始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性,更有其很深的家庭教育渊源。因为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避免成为“双标”父母?沈会芝提出以下建议:
  ●保持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即一日三省,自己对人对事、对他对己的标准是否一致?
  ●要学会感同身受。想指责、限制对方时,不妨先想想:如果被指责被限制的那个人是我,自己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0至7岁是一个孩子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每天给孩子的教育、熏陶和影响是什么?能否帮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立身,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沈会芝认为,作为父母,应时刻保持自我觉知,坚持成长性思维,愿意学习、觉察和改变方能远离“双标”,从而拥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出能发展更好的下一代。
  不如“打个颠倒”,善用“不说”的艺术
  “概念的提出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说,小品《那能一样吗》虽然只上演了数分钟,但通过一个家庭的缩影呈现了当下“双标”家庭的社会现实,并借助春晚平台引起广泛关注,是这个小品的社会价值所在。
  安锋认为,对待同一个问题,在对别人和对自己的判断上走向两极,“双标”其实是一种相对自私的表现。中国人常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与人相处想要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避免“双标”,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注重“为人师表”,即在要求别人时首先要自己做到。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更要善用“不说”的艺术。“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是不需要说的,包括对子女的要求等,只要自己做到了就能够正确地引导别人。”安锋说,相反,常常挂在嘴边、三番五次地说,这样的话语没有太大意义。言传身教,身教要重于言传,每个人都要学会用行动“说话”而不是用语言“说话”,善用“不说”的艺术。(洛阳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看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如何避免“双标”?不如“打个颠倒”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