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发展。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了一条“55387”人际沟通定律。他认为,沟通的效果55%取决于视觉,即态度,如肢体语言、表情等,38%是听觉,由语调、语气、口吻决定,剩下的7%才是所说的内容。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交流时的心态、情绪和交流方式,对沟通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以无条件接纳的心态来交流
孩子心里有个“温度计”,能清晰地感知父母的态度和情绪。一句责备可能会深深刺痛孩子的心,一个微笑也可能让他们充满信心去探索世界。当父母因为孩子表现平平而产生焦虑时、当看见孩子犯错忍不住冲动时、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拖延时……碰到种种不如意,父母很容易把沟通变成脸难看、话难听的情绪宣泄。此时,父母能否以平常心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全部,把爱的情感变成教育的从容,把理性的包容变成沟通的笑容,是打开孩子心门的关键。
父母要用“放大镜”发掘和强化孩子的闪光点,也许是想象力、责任心,也许是善良、勇敢、有礼貌。闪光点无论大小,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有新的进步时,就大声夸奖、积极肯定,发自内心地赏识他每一个小小成就,帮助他收获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知道自己是独特而有价值的。此外,父母还要学会用“望远镜”来看孩子的潜力和未来,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亲子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可以利用非语言沟通,如一个笑脸、一个拥抱等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气等来传递爱,让孩子们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二、以平等姿态互动
父母与孩子交流不仅要有平和的心态,还要有平等的姿态。
一是在倾听中了解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的状态,用空杯心态去聆听孩子的讲述,读懂孩子的想法,多从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心声。
二是以同理心理解孩子,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发生分歧时,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互学共进促进融通
两代人在观念、兴趣、偏好等很多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当“话不投机”妨碍有效沟通时,7%的交流内容也会在沉默中变为0。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父母有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方面的优势,孩子在先进理念、创新思维、数字技能等方面超过了家长。两代人通过互学共进,不仅有助于消除代际鸿沟和沟通障碍,也能建构一个双向增益的共同成长模式。(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