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微雕达人李彦军:
毫厘之间雕刻大千世界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陈光金/图
  栩栩如生的人物、经典流传的红色故事、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一个个普通桃核,经过李彦军的巧妙构思和精心雕刻,变成一件件细腻生动、精巧雅致的艺术作品。他以刀代笔、传神雕刻,以高超的微雕技艺,于毫厘之间镌刻精巧大千世界。
  日前,记者来到莒县寨里河镇下麻峪子村,采访了微雕达人李彦军。近距离欣赏李彦军的创作过程,感受微型雕刻的魅力。

从小钟情手工艺和绘画

  李彦军的工作室略显简朴,一桌、一椅;工作台上,几十把微雕刀具、桃核、橄榄核,简简单单,这便是他雕刻的全部装备。就是在20平方米的工作室,无数个算得上“鬼斧神工”的微雕作品在这里诞生。
  “这些工具大大小小的全部算上得有近百把,因为太细小,有的刀具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都是自己做的。”李彦军告诉记者,“微雕作品用料主要是桃核和橄榄核,还有琥珀和蜜蜡等。雕刻一个作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最快的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最慢的一两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今年46岁的李彦军,从小就对手工艺和绘画情有独钟,“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刻树枝、玩泥巴,在橡皮上刻字、刻小动物。”李彦军说,他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后来上中专学校,虽然学的是农业技术,但仍然没有放弃对美术的爱好。
  中专毕业后,李彦军曾南下打工多年,业余时间写写画画,期间,他对雕刻慢慢产生了浓厚兴趣。2012年,他偶然了解到中国当代核雕最有影响力的雕刻家——秋人(原名邹丽青),为其核雕作品震撼,于是产生了学习核雕技艺的想法。
  2013年,李彦军辞掉工作前往秋人的家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拜秋人为师,专心学习刻雕技艺。“师傅说先试学一周,看看有没有雕刻的天赋和艺术的悟性。”经过试学阶段后,李彦军被正式收为徒弟,艺名“三生石”。2018年,经过5年的修学,李彦军返回老家——莒县寨里河镇下麻峪子村,开始专心核雕。

微雕作品,必须有文化、有故事

  “微雕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在李彦军看来,微雕极其考验手法与耐心,所以,他常常在工作台前一坐便是一天,不与人交谈,生怕刻错一刀。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李彦军创作出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情趣与民俗风情的微雕作品,让人感受到微缩世界里的大千景象。“我在桃核上雕刻的‘乡村记忆’系列之‘看电影’作品,主题反映的是乡村记忆和记住乡愁。这件作品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这枚桃核很小,但几十枚桃核中才选出了这一枚。”在一枚桃核上刻出大千世界,难度可想而知。记者看到,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挑选桃核、构思、绘图、雕刻、修整、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李彦军的心血。除了工艺上要求的严格,李彦军还对作品有着独特的创新,并坚持自己的微雕作品必须有文化、有故事。李彦军介绍,他结合《诗经》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诗歌,创作了《关雎》《蒹葭》《小雅》等作品,以展现“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
  《红船精神》一作中,李彦军以独到的微雕技术,让“红船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跃然方寸之间,更显亲切感人;而《三英战吕布》则用微观视角诠释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英雄体验;《铁道游击队》描绘了英勇无畏的游击队员形象,展现了对红色历史题材的深情致敬;《乡村记忆·放电影》更是通过对上世纪乡村露天电影放映场景的细腻刻画,勾起了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温暖回忆。
  靠着对微雕的热爱与执着,经过不懈努力,李彦军打下了扎实牢固的雕刻功底,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尝试,无论是浮雕、圆雕还是镂雕,他都能以刀代笔、传神雕刻。如今,他的工作室时常开放,欢迎邻里乡亲参观交流,共同探讨微雕艺术的奥秘,并乐于传授这门手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一来自民间的传统技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毫厘之间雕刻大千世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