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承载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是站立、行走、跳跃、奔跑的基础,还遍布着神经、血管、内脏反射区。虽然离心脏最远,却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脚部的异常也能反映出一些身体疾病。
专家告诉你健康的双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并教你从脚部异常识别疾病信号。
健康双脚有五个特点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观趾法”,认为通过观察足形、足色、足温等,就能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通常,健康的双足具备五个特点。
足部皮肤红润
健康的人,脚掌会显现淡红或粉红色,相间在淡红或粉红色中的白色是自然均匀分布的,这种情况说明机体气血调和,血液循环较好。
双脚温度正常
正常的足部温度是温热的,不会有出汗过多或足底冰凉的情况。由于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足部通常会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要低一些。
脚趾甲光滑坚韧
正常的趾甲红润、坚韧,平滑而有光泽。通过脚趾甲也可知血液循环情况,按压趾甲使其变白,然后放开,健康的人甲下颜色一般会在2—5秒钟后恢复。
脚趾活动自如
用脚趾夹取小球或毛巾,如能完成,说明脚趾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还可以将前足踩在一个台阶上,足跟向下放,感到脚跟处疼痛时,停止测试。如果能顺利完成此动作,说明脚关节灵活性较好。
能提供充足支撑
坚实、健康的足底肌肉能使足弓更加强而有力,在走路时提供充足支撑,从而减少冲击、防止摔倒。
可通过单脚站立测试,自我检查足部核心力量:身体正直站立,试着抬起一只脚,单脚站立30秒,看身体是否能维持在稳定位置,并且不过度晃动、足弓塌陷。
脚会暴露身体状况
并非所有人都能满足以上健康条件,脚部出现五种情况,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
经常肿胀疼麻
双脚肿胀往往预示着循环不畅,比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水肿等问题,“三高”人群尤需警惕。
如果出现疼痛、麻木,尤其是行走过程中,可能存在腰部问题;若伴随发红、发热,可能是骨折或骨裂、肌腱炎、软组织感染或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信号。
颜色苍白暗黄
双脚颜色苍白甚至发紫,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脚部缺血缺氧,也可能是贫血造成的。
如果颜色发黄,可考虑是饮食不当引发的,比如摄入过量富含胡萝卜素的橙色食物,但黄疸、胆囊炎等疾病也会有此表现。
趾甲分层无光泽
脚趾甲没有光泽、表面凹凸不平,或趾甲分层等,可能与外伤、真菌感染、营养不良等有关,比如甲营养不良、甲真菌病、银屑病等。
脚趾甲发白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淋巴水肿或呼吸道疾病,发黄且增厚可能是真菌感染。
总是双脚冰凉
有些人一年四季双脚都很凉,可能是血液运行异常的信号,比如供血不足、动脉闭塞,建议检查血管。
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影响体温调节功能,也可能造成双脚发凉。
有异味或瘙痒
双脚出现酸臭味,往往是汗液、皮肤角质与细菌作用的结果,需加强脚部清洁,穿着透气的鞋袜。
如果长期有较强的脚臭味,且伴随瘙痒,甚至出现脚趾缝间脱皮、水泡、皲裂、溃疡等,脚气的可能性更大。
日常这样保护双脚
脚部问题多与气血不畅、寒湿瘀滞、阳气不足等相关,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日常居家可做些足部保健来通经活络、温和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保持足部清洁
平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治疗脚部疾病。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睡前泡会儿脚
热水泡脚可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
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10分钟即可。
常按脚底穴位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前1/3处。用拇指按涌泉穴5分钟,每天揉1—2次可补肾益精、强身健体,但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引发疼痛等不适。
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大拇指从上往下按揉此穴,以有胀痛感为度,每天早晚两脚各按揉3—5分钟,可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更年期女性常按揉此穴有助缓解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锻炼腿脚肌肉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脚部、脚部肌肉,增强走路的稳定性,防止崴脚。
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动作都可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