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
春风拂过,燕子归来。不知何时,走廊下的那个燕子窝又恢复了往年的生机,鸟儿日日欢喜地歌唱,大抵是因为又回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老地方。
门框外,蓝天下,几只南归的燕子忽惊了整个天地,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划破了整个长空。叽叽喳喳的叫声似悦耳的胡琴声,不禁让人心生喜悦。电线杆上那几只飞累了的燕子,正昂首挺胸,凝视前方,好像他们是首领一样,洞察着这些飞行的伙伴,看有没有偷懒,好一幅“燕子初来语更新,一声声报内家春”的画面,是啊,春天来了。新年许下的愿望,在这个季节里,只需要用行动来演绎落地生根、花发枝丫。
去年这个时候,同事老马给我发了一张图片:一只褐色的小鸟窝跃然在手机上,小小的,软软的,可爱极了。我马不停蹄地赶过去,由于小鸟窝距离地面有点高度,我便搬起桌子垒上椅子,才勉强看到了真实的鸟窝。它是由褐色的泥巴垒成了一个三角形,里面还夹杂着一些树枝,四只小燕子探出脑袋,静静地等着他们的父母来喂食。我看得入了迷。老马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说:“看看就行了,不能给吓着了,明年又不是不来了。”突然感觉到,这几只突如其来的小生命在那个春天便被重新定义了。
老马见我分外喜爱这小鸟。便又说:“小燕子在这已经定居了五六年了,年年春天来,秋天走,从来没有迟到过。”正是这些小燕子的到来,让枯燥的上班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从起先的两只变成三只,四只,增加了好几位家庭成员呢。
老马说完,我便回想起小时候,外婆常说:“燕子是益鸟,专吃害虫,谁家屋檐下有鸟窝,谁家就有好日子,燕子不进无福之家。”当时,我们在大人的教育下,便从不破坏鸟窝,不掏鸟蛋。外婆家的鸟窝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燕子的建设,始终都完好无损。后来,外婆的五个子女也逐渐长大,虽不富贵,但也平平安安。外婆便常说:“这都是托了燕子的福。”我们也不反驳,或许正是如此吧。
那个时候,奶奶在大队当妇女主任,白天忙公社的工作,晚上回来还要给孩子缝缝补补干家务,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外婆都没有让她的孩子们衣服上有一个窟窿,不让她的孩子们饿一次肚子。外公一生勤俭,一人挣两人的工分,也从不拖后腿,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从来不借外债。他们的坚强能干、勤劳向上,多像这些勤劳、质朴、慈爱的燕子们啊。
北飞的燕子,经过了千山万水,穿过了茫茫戈壁,历经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他们曾经的家。我们无从考证燕子具体去了南方哪里,但它们就像信守诺言一样,年年春归。就像我们这些离家的孩子,为了那一份工作,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心中的梦想。但到过年的时候,就一定会回家。
每年春天,燕子归来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我的外婆。前几年,因为农村要规划分楼房,外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可以住进楼房感受冬暖夏凉,冬天再也不用烧煤球了;但难过的是要搬离这个住了近70年的老地方,那里有她一生支撑的点滴生活,那里有她抚育儿女的艰辛生活,那里有她与外公相濡以沫的美好回忆,更有这些燕子的家。如果春天来临,这些燕子该何去何从……可今年让人欣喜的是,曾经的那些燕子又回来了,也开始在外婆新楼旁的屋檐下,重新啄着春泥,建设着它的新家,孕育着它的儿女。动物尚且对生活如此,更何况我们呢?为了给父母妻儿更好的生活,很多像燕子一样的我们,在逢年过节时,不惜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只为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故乡。
燕子一代又一代在传承,在讲述,就如落叶归根的我们,一直在追寻着内心的那一份宁静,那份专属故乡的熟悉和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