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飞行乘组名单公布 瞄准今晚8时59分发射
三位“80 后”执飞“神十八”
图片

  昨天上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李聪和李广苏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飞行乘组
  3位航天员均为“80后”
  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按照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飞行任务
  2至3次出舱,将试验太空养鱼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
  本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并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进行空间搭载试验。
  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在轨期间,神十八乘组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并开展舱外巡检。
  第四批航天员
  选拔即将完成,实现中国人登月
  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我国航天员队伍依据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
  经中央政府批准,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将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目前,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信息,关于港澳地区具体选拔结果,将第一时间通报特区政府。
  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
  林西强说,首批航天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首次出舱活动、首次手控对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任务,带领第二批航天员为完成空间站建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尊敬;第二、三批航天员不负重托、接续奋斗,全程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已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值得信赖;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总的看,我国航天员队伍年龄梯次合理、专业构成多样、作风素质过硬,每一名航天员自入队起,就始终牢记飞天使命,思想、身体、心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林西强表示,下一步,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一定会迎来更多不同身份的新成员。
  神十七乘组
  计划于4月30日返回
  神十七指令长太空飞行时间最长
  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开展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
  神十七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充实,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将按计划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
  林西强说,前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部分供电能力损失。我国迅即组织制定了出舱维修方案,研制并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通过神十七乘组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消除了撞击对核心舱太阳翼的影响,“充分发挥了人在太空的作用,表明有人照料航天器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轨非预期问题。” (北京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热点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位“80 后”执飞“神十八”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