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源
从带着浓浓板栗香的日照绿茶到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的农民画,从奇形怪状、充满灵气的石头画到通体漆黑带有原始气息、散发古拙之美的日照黑陶,还有一个个可食可赏、造型各异的花饽饽……“黄河大集”劳动节非遗市集上的货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令人叹为观止。
5月1日,在日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指导下,“黄河大集”劳动节非遗市集在日照市文化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展示体验中心热闹“开市”。
当日,市集上展示和销售了日照绿茶、农民画绣、石头画、日照黑陶、艾草产品、京东菜、爱樱维樱桃汁、花馍、蛋壳雕、金石传拓等日照地区近20项非遗手造产品。
时值“五一”假期,这场集结了日照本土风物和民俗风情的“非遗文化大集”,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展厅内外人潮涌动,文化体验多姿多彩,20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摆摊带货”,掀起一阵阵“抢购”热潮。
一阵艾香扑鼻,“我们艾世升平古法艾品非遗工坊采用的是东港区三庄山区里野生的艾草。每年端午期间去收货,然后屯叶子,屯3年,拿出来后放石臼里用木槌击捣,制取艾绒,再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卷成不同粗细规格的艾条,用于艾灸养生保健。”来自三庄后石沟崖村的非遗传承人杨传义说,“我做古法艾品已经三十年了。销量主要在线下,因为古法制作品质高,产品不用上线就卖完了。”
蛋壳雕摊位同样备受青睐。市民王先生惊艳于这项灵巧的手造好物:“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敢相信,在这么薄的蛋壳上动刀,还能雕出这么漂亮的牡丹花,太了不起了。”“我从开始接触蛋壳雕到现在已有十五六年了,祖传的。开始尝试把各种画雕在蛋壳上,第一次成功时,心情非常激动,越雕越熟,熟能生巧,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非遗传承人姜忠海表示,“蛋壳本身很薄,鸡蛋壳是0.2毫米左右,鹅蛋壳稍微厚点,0.4毫米左右,还有鸵鸟蛋壳,现在各种蛋壳我都可以拿来做雕刻,主要是掌握刀法轻重。雕这个牡丹花用了一周时间。”
不惧岁月漫长,在磨砺技艺中成长,才有了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发展。日照石画彩绘的传承人李京,手拿一个石画彩绘产品介绍:“石画彩绘是从古代的岩画传承而来,主要是就地取材。我们日照有比较长的海岸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从小喜欢画画,常常兴之所至、就地取材,在鹅卵石上画画。本身平常无奇的小石头,经过绘制,可能其身价就上升几十倍到几百倍。”李京表示,石头彩绘目前受众群体已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假日期间,结合非遗市集等活动进行展销,一直深受游客青睐。
人群里,一群身穿校服的学生为这个非遗市集增添了亮丽的色彩。现场,“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研学之旅”活动同步开启,孩子们先后走进手造馆、非遗展厅、非遗传习大课堂等多个“打卡点”,以多元文化体验“触摸”非遗文化之魅。
做扎染、学拓印、逛展馆、品非遗,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和解说中,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非遗文化变得更加生动可感,孩子们仔细聆听、沉浸体验,在近距离的观察和学习中,感受着日照非遗的精妙和多元。
“走近这些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体验,真的会有一种敬畏之心。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依然大放异彩,离不开传承人的精心守护与守正创新。”市民秦先生表示,带孩子参加文化体验,为这个假期赋予了更特别的意义。
在日照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一个展示传统技艺的场所,更是一个活跃的学习平台,持续激发着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12月22日“山东手造 优选日照”非遗展示体验中心(非遗馆)开馆以来,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依托这个新的“文化打卡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非遗研学活动,吸引了2000余人参与。
“‘非遗+研学+体验’是日照文化‘两创’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市文化馆将持续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强化学生们对日照本土文化遗产的认知,带动更多青少年深度感知日照非遗文化的丰厚底蕴,为他们打开更加广阔的世界。”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版图片由吴昊 王麓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