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还没到,防晒用品销售已经逐渐升温。其中,防晒衣再度成为热门单品。然而,各种乱象也随之横生。不久前,“00后大学生买劣质防晒服”登上微博热搜,曝光了一名消费者因穿劣质防晒服胳膊长满红疹的经历。相关话题下,网友们纷纷提出,防晒衣市场鱼龙混杂,还有部分品牌存在炒作营销行为。对此,消费者得再冷静一些。
卷数值 标称防晒指数一涨再涨
“防晒衣是越来越时尚了。今年夏天,我准备买个户外风的款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家防晒品牌店铺,王女士站在货架前,仔细端详着收腰款、斗篷款等不同样式的防晒衣。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新款防晒衣,不仅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消费者关注的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更是飙升。
“我们今年防晒衣的UPF值都升级到了100+。”上述店面的销售人员介绍,不光是防晒衣,防晒帽的紫外线防护系数也有所升级,达到了1000+。UPF,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高,紫外线防护效果越好。根据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当样品的UPF值大于40,并且UVA(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当40<UPF≤50时,标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记者走访北京市几家商场发现,目前各品牌已推出了新款防晒衣,UPF值也“卷”出了新高度,“100+”屡见不鲜。在位于四元桥附近的一家户外品牌店,“UPF500+”成为一款防晒服的吸睛点,被标注在了醒目位置。
在电商平台上,还不乏UPF值高达2000+的防晒衣,其中有商家的标注“数值虚高”。在北京一家专卖店,一款折后价格159元的防晒衣,以“UPF2000+”作为宣传语,并强调“高出国标40倍”。不过,点开详情页,能从图片中的小字及检验检测报告中发现,该数值对应的并非国标要求的“UPF”,而是“UPFAV”,即“UPF平均值”。
记者了解到,检测面料的位置不同,其UPF数据高低可能存在差异,因此“UPFAV”并不等同于“UPF”。
宣传页面的混为一谈,存在对消费者的误导。
炒概念 “护肤”防蚊”功能成噱头
除了UPF值的竞争外,在各大电商平台,一些商家还通过炒作概念来吸引消费者。
“冰钛科技”“云朵原纱”“湿态防晒”……一个个新名词,看起来都是科技感满满,仔细一听直播间的介绍,还是围绕凉感、轻薄、透气等功能。这些名词能够带来什么程度的效果,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
除了花样繁多的新概念,还有一些商家为产品赋予了更为“花哨”的功能。
有些防晒衣将“护肤”作为卖点。一款冰皮防晒衣的详情页面显示,其添加了防晒修护因子“依克多因”,实现“皮肤边防晒边养护”。另一款“玻尿酸面膜衣”则声称玻尿酸含量达762mg,“与皮肤摩擦,水润感直达肌底”。尽管商品页面展示了相关检测报告,但具体能否通过衣服达到宣传的效果,消费者不得而知。
此外,在一款防晒衣强调“面料添加防蚊助剂”“经检测驱蚊率为73%”,但对于防蚊助剂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并没有介绍。一款“冰川时代”品牌的防晒衣,宣传页面显示其使用“木糖醇凉感原纱+水胶囊补给”“上身即凉-5℃”。但咨询客服了解到,其成分标明没有含木糖醇。
事实上,从部分商品的详情页来看,其面料就是锦纶、氨纶。更有甚者,一些商品的介绍页面并没有标注面料成分。
擦边球 “单衣”外套”都当防晒衣
不仅是炒作营销,在防晒衣市场,还有不少商家打着“擦边球”。
“这几款防晒效果都可以。”燕丰商场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款“防晒衣”,合格证均未标注服装符合防紫外线性能评定标准。她介绍,她所出售的“防晒衣”中,越“仔密”的防晒效果越好。商场内,还有多位商家出售着号称是“防晒衣”的衣服,这些产品也都未标注符合防紫外线性能评定的标准,产品合格证上的品名多为“户外弹力风衣”“单衣”“休闲薄外套”等。
在位于和平里西街的天丰利生活MALL,多家店铺的防晒衣也上了新。“这几款防晒衣卖得都挺好。”销售人员指着两款衣服介绍,记者查看这两款“防晒衣”合格证发现,239元的带有紫外线防护系数检测报告,而另一款不仅没有报告,商品品名也仅为“冰感凉风衣”。
一名正购物的老人对记者说,自己以前也购买过防晒衣,并未了解过UPF数值,“看着像是防晒服,再一听卖衣服的人的介绍说能防晒,我就信了。”
不仅是线下商家模糊概念,线上也有不少商家以“平替”的旗号售假。这些商家往往自称是“同厂同款”,或者在标题里直接用谐音、拼音代替品牌名字,出售盗版防晒衣。
“我刷到过很多防晒衣款式相似,视频里看起来差不多,收到货才发现不对劲。”在消费者陈女士看来,防晒衣作为功能性服装,如果是盗版的,很难相信能起到防晒作用。(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