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忘缕缕粽叶情
  

张庆志
  端午节还未到,粽子就早早地上市了。听着大街上那卖粽子的吆喝声,闻着地摊上那粽子的香味,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缕缕粽叶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离我老家村北三四里地的河滩里,有一片几十亩的芦苇地。
  这片芦苇地四面环水,是由每年洪水爆发淤积而成的,土质肥沃,芦苇长势茂盛,有一人多高,那肥厚宽大的苇叶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
  每到端午节前,附近村庄里的人们,都想方设法地到这片芦苇地里采摘苇叶包粽子吃。
  那时还是大集体,这片芦苇地归邻村集体所有。芦苇是建房子的好物料,也是村集体的一笔重要收入来源,村里为了保护芦苇免遭损害,专门安排人员看护。
  那时我也就八九岁年纪,三五个小伙伴相约在一起,带上一个粗布书包,假装下河洗澡游到芦苇地边,顺势钻进芦苇地里,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苇叶一缕一缕地采摘下来,装进书包里。
  我们这些小伎俩是瞒不过看护人员的眼睛的,看护人员就不断地在芦苇地周边吆喝吓唬我们。
  “我看见你们了,再不出来就抓住你们交给老师了”“芦苇地里有长虫(蛇)还有蝎子,咬着就跑不动了”。
  我们在芦苇地里一边采摘苇叶,一边吓得心里怦怦乱跳。
  芦苇地里闷热不透风,又热又怕,满身汗水,胆小的就要跑,胆大的就给鼓劲不要害怕。
  小伙伴们战战兢兢,慌里慌张,东一缕,西一片,不一会儿,包里就采满了苇叶。然后各人下到河里,涉水而过,看护人员看见了,更是在后面起劲地吆喝,我们落荒而逃,一阵猛跑。
  远离了芦苇地,小伙伴们便对着看护人员扮着鬼脸,洋洋自得,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
  母亲是包粽子的好手,先是把苇叶的根部用剪刀剪齐,大小分类,然后放到大锅里烧开水煮透,再捞出来放在冷水里浸泡着,最后就是包粽子了。
  包粽子先是把苇叶一片一片地捋齐,大约三四片苇叶一组压茬摆放在桌子上,再将苇叶折叠成一个圆锥形;将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入一二汤匙,再放入一颗浸泡的大枣;然后将苇叶包成一个三角形的粽子,最后再用一根泡湿的稻草捆扎起来,一个粽子就做成了。
  现在的粽子大多都是用线绳捆扎的,据母亲说还是用稻草捆扎的粽子味道香醇浓厚。
  那个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去赶集买的大枣都藏起来,防备我们偷吃。
  还有就是为了多包几个粽子,母亲都是把一个泡好的大枣用刀再切成两块或三块,每个粽子里都放上一小块切好的大枣。即使这样,我们也感到粽子又香又甜,吃得津津有味。
  在家里吃完粽子后,母亲总是让我们不要把苇叶扔掉,拾起来洗干净晒干后留着下次再包。
  现在的粽子里,不仅仅是放一个大枣,有的甚至放两个三个,还有的放上蜜枣,更是有了肉馅的、豆沙馅的,还有各种佐料的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怎么做,现在的粽子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个味道来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闲情偶寄】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缕缕粽叶情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