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8岁的女儿刚放暑假,就吵着要回乡下太姥姥家。我的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过去,想起了三代人截然不同的暑假生活。
上世纪70年代,那是父亲的学生时代。没有空调带来的清凉,没有电子设备的陪伴,父亲的暑假生活是与大自然的亲密相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暑假对于父亲那一代人来说,就是辛苦的劳作。天还没亮,父亲就跟着长辈们起床,匆匆吃点东西,便拿起镰刀走进那望不到边的玉米田。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玉米叶子刺得胳膊和脸生疼,汗水不停地流,可他们依然埋头苦干,只为了能有个好收成。午后,哪怕烈日炎炎,他们也要去给庄稼锄草施肥,沉重的粪筐压弯了他们的腰,但他们从未抱怨。
农闲时,村里要是放露天电影,那就是全村孩子的盛事。男女老少带着小板凳,早早地聚在空地上,眼巴巴地盼着电影开场。有时候,村里的巧手老人会带着大家一起编竹筐、做木工,孩子们在旁边好奇地瞧着,也跃跃欲试地想搭把手。
随着2000年的到来,我的学生时代也随之而来,但是和父辈们相比,我的暑假生活明显有了新变化。我们不用下地干农活,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张纸,一根木棍儿,一个图钉,小风车在我的奔跑中呼啦啦地自由旋转;一台电视、一把小椅子、一块西瓜,夏日的午后在我的惬意中静悄悄流逝;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知识的海洋在我的探索中缓缓地展现;一片叶,一朵花,一棵树,自然的美景在我的凝视中静静地绽放。
有时,几个小伙伴会凑在一起,玩“超级玛丽”“魂斗罗”等游戏。大家挤在小小的房间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双手不停地操作着游戏手柄,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快,这边有敌人!”“跳过去,跳过去!”通关后欢呼雀跃。好像从不曾有过无聊的假期,也从没有担心过学习。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做家务那是常事。在厨房里帮忙洗菜做饭,在山上摘野果,在溪边捉鱼摸虾,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一个暑假结束,我们都被晒黑了,可个头儿竟一下子窜高了好多。
而在2024年的今天,女儿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且充满科技感。她每天的任务是完成语数外作业打卡和老师布置的一些小任务,例如制作各种手抄报、录制各种视频、与家长一起做家务等,此外就是上她自己喜欢的舞蹈课、书法课。互联网让知识和信息触手可及,线上课程丰富多样,所以假期女儿会对新学期的教材进行线上预习,同时也对上学期的内容查漏补缺。去年,我们给女儿报了一个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学习各种生存技能,之后女儿变得更加勇敢自信。
如今,便捷的交通可以让我们在假期里带着女儿去各地旅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暑假的每个星期日,我和爱人都会带女儿回她奶奶家。孝敬长辈、亲近大自然这两门课程,女儿也没有落下。每天,我们也会在固定的时间陪女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分享阅读中的精彩篇章和感悟。傍晚时分,我们带女儿一起去小区楼下活动,遇见同学时,孩子们也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暑期生活。
暑假里,她有时还会参加志愿者活动,从小培养她的“爱心”,让她懂得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
三代人的暑假生活,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艰辛的黑白色调,到逐渐丰富的暖色调,再到如今的缤纷多彩,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尽管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但每一代人都在暑假中收获了成长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