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我省扩大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家政等四类特定从业人员纳入保障

  2024年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20周年。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锚定推进职业人群全覆盖的目标,抓好重点人群参保,适时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将网约车、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行业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保障。

山东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 2027.9万

  近年来,山东紧紧围绕“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经办服务,防范各种风险隐患,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工伤保险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27.9万人,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118 亿元,可支付能力达 19.4个月。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预防工伤事故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有效举措。在健全预防制度方面,李士功介绍,我省将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由 3 类细化为 8类,普遍实施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制度,2023年底工伤保险平均费率降至0.62%,下降38%,极大减轻企业负担。并制定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2023年工伤事故发生率为4.3‰。

多途径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覆盖范围,无法适用现行的工伤保险政策。结合山东实际,我省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通过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的保障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参保政策提供参考和实践经验。与特定从业人员参保不同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是个人缴费,涉及用人单位应支付的待遇,由参保人员个人负责。探索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指导青岛、菏泽等市探索政府引导、用人单位自愿投保、商业保险公司具体承办的制度模式,通过补偿性商业保险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途径。
  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准备工作方面,省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办法》《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委托承办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同步做好信息系统支持以及工作力量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确保国家部署后,我省能尽快组织实施。

四类特定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超龄人员和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从7月1日起将四类特定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根据前期评估,这项政策至少将惠及50万人。
  这四类群体分别是:在从业单位工作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70周岁人员(包括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年满16周岁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习学生(包括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或经学校批准自行到实习单位的实习学生和从业单位使用的勤工助学学生),在见习单位(见习基地)见习人员;在住院医师等规范化培训期间的医学在读研究生;在家政服务机构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且与家政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的人员)。
  在政策执行上,坚持自愿参保原则,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可以自愿为上述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参保后按月缴纳工伤保险费。特定从业人员个人不缴费。
  四类群体在参保缴费、认定鉴定、待遇领取等环节,与法定参保职工执行相同的流程。政策实施后,有参保意愿的从业单位可以在参保地办理参保缴费。从业单位参保缴费后,特定从业人员受到事故伤害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相应工伤保险待遇。

省内工伤保险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在试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同时,山东同步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自今年4月1日起,跨省异地就医的工伤职工可持社保卡直接结算住院工伤医疗、住院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政策实施以来,山东省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从无到有,已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1人次。
  与人社部规定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相比,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了范围,门诊异地就医也可以直接结算。据介绍,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面,山东已确定了首批24家直接结算协议机构,并将根据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增加。
(济南时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广视角】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政等四类特定从业人员纳入保障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