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抓娃娃:现实世界里的荒诞思考
  

一如
  当《抓娃娃》的票房突破18亿(截至2024年7月24日19时23分),成功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榜TOP50时,很多电影爱好者的心终于放下了,暑期档电影终于迎来了票房飘红。
  今年的暑期档,是在一个很微妙很尴尬的情况下到来的:
  今年春节档在四部电影相继退出、另外四部电影皆是口碑平平的前提下,一举拿下了春节档电影历史最好成绩,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春节档票房纪录、场次纪录和观影人次纪录。
  然而,2024年时间过半,上半年电影票房创近9年最低,市场疲软,撤档频繁,观众冷淡,直接掀开了电影圈尴尬处境。
  在这个夹缝中,《抓娃娃》票房飘红,并被预测最终收官将在30亿票房以上,确是一个振奋市场的消息。
  《抓娃娃》是由闫非、彭大魔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讲述生活在西虹市的马成钢(沈腾饰)和春兰(马丽饰)的反向养娃之路,又被称为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
  这部电影深刻触及普通人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其中一个点就是是否应该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挫折教育”。整体看来,这是马成钢这种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富有者的一种思想,更年轻更新锐的父母并不认为“挫折让人成才”。就在很多观众谴责电影中的挫折教育,认为马成钢这样的家长令孩子窒息时,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想,这似乎又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电影公映之后,虽然票房一路挺进,但观众对该片的评价还是处于两极化甚至三级化。
  对于一部分观众而言,去影院看喜剧片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解压,那么,对于这类群体,《抓娃娃》算是成功的,“沈马组合”经过那么久的磨合,已经做到了笑点伸手就来,加上演员本身自带喜感的特质和表演技巧,放大了影片整体的喜剧效果。
  然而对另一部分喜欢深究电影内核、品味表达手法和中心思想的观众而言,影评《抓娃娃》不仅算不得佳作,甚至连能不能到及格线都值得深思熟虑。
  若仔细观赏,这部影片的每一个笑点背后都有一根刺,刺向的是“首富”的为所欲为,刺向的是父母教育理念的控制欲,刺向的是这个现实世界中所有的荒腔走板、虚无主义。
  《抓娃娃》将现实中父母以爱之名、操控子女人生的行为置于极端情境之下,以凸显这种全景式监控与绑架式教育走到极致的可怖之处,反思刻意营造的“挫折教育”“吃苦教育”是否真的有助于孩子成长。——这让人看过笑过之后,脊背发凉,完成了观影是从爆笑到平静,再到沉默痛苦,感到残忍的过程。
  这部影片一直在“模式”“方法论”中挖掘笑点,只是希望观众在大笑之后能够明白,“没有模式”才是“人生是旷野”的真正意涵。一味铺陈轨道,只会将事情推向不可控的“恐怖”。
  在某种意义上,一般电影会从小人物入手,或者更加贴近观众的角色入手,铺陈剧情、渐次推进,这样更能够引起共情,获得观众的认可。
  然而《抓娃娃》则是从距离观众最远的角色入手(两位西红市首富),对儿子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普通人根本实现不了的神操作,最终“楚门的世界”坍塌,人性真假、感情真假、成功的真假等等,都摆在了灵魂拷问面前。
  《抓娃娃》口碑的分化,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两面性。一方面,市场需求推动了大量商业片的出现,这些影片通过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实现了票房的成功;另一方面,商业片的泛滥也导致了电影质量的良莠不齐,艺术性和文化价值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开心麻花在电影制作方面确实取得了较高票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开心麻花电影“有笑无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电影导演陆川甚至用“低质强碱性搞笑片”来形容。
  像《抓娃娃》这样的商业片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但其内容和质量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 的 问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抓娃娃:现实世界里的荒诞思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