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和“烟火气”“夜市”休闲游的兴起,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烧烤市场规模244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806亿元,门店总数超52万家,消费人口接近8000万人。目前,烧烤行业的发展历程已从早期的路边摊、门店经营,进入到了如今的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各头部品牌相继崛起,选择进入此赛道的餐饮行业参与者日益增多,行业竞争也越发加剧。
以低价提供情绪价值
烧烤正成为“刚需”
烧烤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烹饪方式,更是一种能够带给人们许多情绪价值的休闲方式,在填饱肚子的同时获得快乐、轻松和治愈。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渐趋理性,对大额消费态度审慎,于是烧烤、奶茶这类廉价但能给予高情绪价值的赛道越来越“刚需”。
依据不同的烤制方式,烧烤主要分为烤串和烤肉两大产品形态。由于地域的不同,烤串在食材、分量、调味和吃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也衍生出了不同的派系。其拥有东北烧烤、西南烧烤、东南烧烤、西北烧烤等主流派系,并且在每一个主流派系之下,还分化出了不同的细分派系,如川派烧烤、新疆烧烤、锦州烧烤、湛江烧烤、淄博烧烤等。烤肉则是依据不同的地域流派,主要分为中式烤肉、韩式烤肉、日式烤肉以及融合烤肉。
“烧烤+”不断萌芽
小城风味成热门选择
近年来,消费者对餐饮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烧烤行业也在迎合各种新的趋势,在自身层面做多方位的变化和提升。
“自助”“管饱”模式是不少企业探索的关键词,针对不同用餐场景和客群,设置套餐,划分价格,如三宝家·自助泥炉烤肉,自助套餐划分为69元(儿童餐)、98元(烤肉海鲜畅吃)、128元(烤肉鳗鱼畅吃)、178元(和牛畅吃),通过细分套餐类型,吸引不同消费群体,提升客单价。
“小城风味”地标性烧烤风味也把地方美食和文化传播到全国。细分品类上,淄博烧烤、鹤岗小串、徐州烧烤等“小城风味”日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热门打卡选择,“烧烤+”等创新产品形态也不断萌芽,赛道细分化发展将成为烧烤业接下来的关键词。过去烧烤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但是随着北方年轻人南下学习工作,以及美食纪录片的走红让更多南方消费者向往北方烧烤风味,烧烤开始呈现由北向南向全国“辐射发展”。
品类融合促使烧烤店丰富菜单。近年来,餐饮行业进入融合风,中西式融合、多品类融合趋势盛行,烧烤行业也不例外,火锅、韩式料理、烤鱼、小龙虾、麻辣烫等不同品类菜品在烧烤店菜单上逐渐出现,一店多吃的融合店未来将会更加盛行。
下沉趋势明显
越来越多北方品牌南下
从地域上看,我国烧烤的门店接近三成分布在华东地区,其次有14.2%的门店分布在西南地区。南方的烧烤门店数比重偏大,在规模化扩张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北方烧烤品牌南下。
从具体的省市来看,广东、山东、江苏是烧烤门店数排名前三的省级行政区,门店数分别超3.9万家、3.8万家、2.9万家。重庆、成都、北京是烧烤门店数排名前三的城市,门店数均超过6000家。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烧烤门店数最多分布在二线城市(19.7%),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呈现明显正增长,烧烤城市下沉趋势明显。从消费者对烧烤门店位置的偏好来看,选择去家附近店就餐的情况明显增多(59.1%),烧烤门店向社区下沉趋势明显;从门店类型偏好来看,目前烧烤店主要分布在街边(55.2%)或美食街/小吃街(26.1%)内,商场店也在增加,说明消费者对烧烤门店的环节和硬件要求也在提升。
烧烤食材方面,肉类仍然是人们最喜欢的选择,尤其是羊肉。然而,消费者对于烧烤肉类的偏好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异。北方消费者更偏爱羊肉和牛肉,手切肉类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手切羊肉、手切吊龙和战斧羊排最受欢迎,而中部地区更青睐猪肉,南方消费者则对海鲜类的烧烤情有独钟。点单时男性最钟爱“糖蒜”,而翅中、香肠、面筋则男女通吃。
社交属性较强
26—35岁是消费主力
在消费者画像方面,数据显示,在性别分布上,男女消费者比例相对均衡,女性稍高。26—35岁人群是烧烤消费的主力军,占据总消费人数近七成。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社交属性的美食,烧烤的消费往往伴随着人们的聚会和交流。在消费场景中,有62%的烧烤消费者是与三人以上的同伴一同前往。烧烤聚餐的对象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同学以及公司同事,主要就餐时段是晚餐(79.2%)。从个人月收入来看,月收入6000元以内的消费者占比超过六成。
从人均消费来看,有66.1%的烧烤门店人均消费在50—100元,占比最大。此外,也有部分烧烤门店人均消费在150元以上。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烧烤类产品人均消费省份排名TOP5中稳居首位的是湖南。此外,素有“牛羊肉之乡”美誉的青海与内蒙古也跻身前五,排名依次为湖南、福建、浙江、青海、内蒙古。
消费者选择餐厅时更多根据性价比(31.8%)、餐厅位置(18.1%)及熟人推荐(16.4%)来考量,用餐满意更容易产生复购行为(40.9%)。点餐时考虑因素比较分散,不仅对食材(47.3%)、口味(28.8%)与价位(42.1%)关注满满,还对菜品口味提出更多样化的诉求,对新口味的尝试欲望也很强烈(16.7%)。 (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