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马丹
近期气温急剧下降,感冒发热的人也明显增多,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在早期阶段的症状容易与普通感冒发热混淆,若未能及时获得医疗干预其后果远比普通感冒严重。最近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高热患者,经检查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68岁的李女士反复高热6天,伴随头痛、腰痛、乏力及纳差,以为感冒了,自己服用了感冒药,没见效,又在当地卫生院打了几天针,可是高热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全身乏力、头痛、腰痛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见此情形,家人一下子慌了,赶紧带李女士到市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后,医生发现李女士血象明显升高,血小板明显减少。入院后经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以及感染科相关检验发现李女士的病因并不是感冒,而是流行性出血热。经过积极治疗,李女士病情明显好转,并已康复出院。
经追问流行病学史,发现李女士家中曾有老鼠出没。李女士发病原因很可能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接触到被老鼠污染的物品。
科普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携带病毒的鼠类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此外,也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和虫媒传播。
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季节。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为4—46天,一般为7—14天,多为2周。
症状为:
1.发热:体温39—40℃之间。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征: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发红(三红),严重者呈醉酒貌;球结膜充血水肿、上颚及咽部黏膜充血及点状出血、腋下及胸背部搔抓样出血点。
4.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胸闷、少尿、无尿、低血压、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嗜睡、烦躁、瞻望、抽搐等神经症状,多为重症表现。
二、“出血热”怎么预防?
1.灭鼠:灭鼠是本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2.防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治环境,及时清除住宅及牲畜棚周围的杂草、杂物、生活垃圾,消除鼠类栖息场所,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生产劳作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经常晾晒被褥、避免久坐于草地、野外地区。吃剩的饭菜要加热后再食用,避免食用生冷食品。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对于16—60岁的人群,尤其是户外活动的人群及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更要注意。
4.病人治疗要遵从“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表现症状与“感冒”颇为相似,都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一般症状,这使得二者在初期并不容易相互区别。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从而可能延误了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及时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其症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病程相对较短。而流行性出血热还可能引发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少尿等肾功能异常表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