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袁公河散章(下)
  

姚常法


  我的老家——五莲县石场乡就在袁公河的上游。出了家门口,向东望去,一道雄浑的大山自北向南横亘在眼前,阻断了东望的视线,这就是历史上的“青山”,即袁公河的发源地,现在称为“大青山”。如今的大青山已号称“太极青山”,因太极拳而蜚声海内外。
  就在大青山西麓的山脚下,截断袁公水,形成一澄湖,这就是小有名气的石亩子水库。水库面积开阔,平静内敛,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山深处。
  石亩子水库于 1960 年 8 月建成蓄水,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现在,主要功能是为县城居民提供饮用水。
  石亩子水库建成后的三十余年,有一项功能被山区人民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农业灌溉”。从而还诞生了一项堪称伟大的灌溉工程,这项工程可以说是石场人民的“人工天河”。上世纪六十年代,石亩子水库建成后,为了不再靠天吃饭,解决石场公社上万亩山岭薄田的灌溉问题,经过多方实地勘探,论证策划,石场公社四里八疃的父老乡亲开始修建自己的引水渠。
  在群山连绵的山区修建引水渠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家乡人民发扬愚公移山、誓创人间奇迹的精神,全公社男女老少齐上阵,凭着肩挑人抬,夯土垒石,遇沟架槽,仅仅依靠一些近乎原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间,硬生生地挖土石累计30余万方,开辟出南北两条总长约百余里的干渠。从此,石场公社22个山村的上万亩农田得到袁公河水的滋润,粮食年年丰收。
  南北干渠至今仍残留着几处高大的渡槽,南渠黑虎山间的一段就非常雄伟壮观,让人叹为观止。那用花岗石块垒成的状如金字塔的槽墩高约二十余米,上面是用水泥制成的沟槽,每一条长达七八米。让我惊异地是那么长而重的渡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用什么工具吊上去并成功安放的呢?渡槽的质量上乘,历经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竟然没有残破。
  还有引水渠渠道外围大多数地段,都是用方整的花岗石块砌成,这么长的渠道不知用了多少块方石?那些无以计数的石块应是石匠们用锤头和錾头一点一点凿成,然后运到半山腰,像修长城一样一块一块叠放在一起,其劳动难度、强度和工作量之大,令人无法想象。


  袁公河,承载了我幼时许多美好的记忆,编织着我和小伙伴们童年七彩斑斓的梦。
  我记得小时候,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其时,袁公河仍保留着原始自然的模样,河水清碧,水草丰茂,鱼虾众多,飞鸟翔集,树木蔽日,景色美不胜收。我和小伙伴们春天去河边折柳哨、看冰融,夏天去洗澡、捉鸣蝉,秋天去捉鱼、摸螃蟹,冬天去溜冰、抽陀螺。一年四季,我们在它的怀抱里,玩得不亦乐乎。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袁公河岸边的河砂。当时,河两岸积攒了大面积的河砂,沙层深厚,沙质细腻,沙色白里透红,赤脚踩在上面,松软适中,有种痒酥酥的奇妙感觉。有时,还在上面随地一躺,晒晒太阳,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像春风拂过河面,当“守护好母亲河,造福家乡百姓”的誓言震动柳梢,当“林水会战”的号角声穿透河床,全民参与治河的行动开始了。袁公河的春天又来了,它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比以前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
  看!一个个湿地公园就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河的两岸,新砌的塘坝水似叠瀑,新植的树木枝似绿盖,新建的绿道身若游龙,新修的石桥孔赛卧虹。水草在肆意地疯长,鲜花在尽情地怒放,野鸭在欢快地嬉戏,鱼虾在自由地游弋,钓者在悠闲地擎竿。就连原来从没见过的白鹭也来此安了家。它们或静静地站立,或成群结队地飞翔,或悠闲地踱着方步捕捉着鱼虾,袁公河俨然成为这些“白色精灵”的家园。
  一位游人在观览袁公河后的游记中写到:“袁公河啊,穷极所有词汇,怎能描绘出你的美?你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有着淡如烟尘的风情、缥缈如仙的气质、心结百转的柔情。”经过清淤整治的袁公河,就像一幅长达六十余千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袁公河散章(下)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