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患者用药需求增加。一些药店趁着“双十一”购物热,推出“多买多赠”的捆绑促销活动,不少消费者趁机囤药。然而,“药品不是普通的商品。”有关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共同关注“小药盒”的浪费问题,杜绝捆绑促销药品的行为,引导消费者理性合理购药。
商家销量优先
药店也玩“买赠满减”凑单销售
药店门前贴的促销海报上印着“半价”“全场2折起”等字样。
“喜迎双十一,全场两折起”“满100元返30元”“买二赠一,多买多返”……“双十一”期间,线下零售药店早早开始促销,纷纷在门前张贴海报,上面是各类药品和保健品的照片,并用醒目字体写着“打折扣”“福利月”等广告语。
在北京灯市口大街附近,记者注意到,街边十余家零售药店中,三分之一都推出了促销活动。参与促销活动的商品既包括钙片、蛋白粉等保健食品,也涉及部分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非处方药,还有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饮片。“您可以购买这种清喉利咽颗粒,一盒30元,买两盒返25元,第二盒相当于送您的,非常划算。”在某药店内,店员热情地向购买感冒药的顾客推荐促销药品,并建议再搭配一盒售价10元的维生素C泡腾片,还可以再减5元。店员透露,每逢“双十一”,药店都会推出促销活动,一些平时利润较低、销量较差的产品,就会被摆上“特价区”,以减少库存积压。
“药店隔三岔五就搞促销。”67岁的王先生说,他家附近的药店经常推出促销活动,“多买多返”的情况屡见不鲜。他和老伴儿时常忍不住购买促销药,如健胃消食片、感冒颗粒等,以至于家中小药箱里剩了很多用不完的药。
线上药店药品促销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在某线上购药平台,记者发现,多家药店在商品选项中设置“组包药品”“甄选好方”等选项,捆绑销售药品。例如某药店推出“风热感冒”非处方药组合——复方感冒灵颗粒搭售四季抗病毒合剂,购买组合药比分开购买优惠8元;有药店将处方药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与咳特灵颗粒等两款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捆绑出售,总价比单独购买节省10元;还有药店将3盒消炎镇痛膏打包销售,每盒售价较单独购买便宜7元。
不少线上药店设置了“凑单专区”。记者发现,线上药店均设有“起送最低价”,消费者一般须购买总价15元或20元以上的商品,方可配送。当药品总价达不到“起送最低价”时,消费者下单时订单页将提醒无法配送,并跳转至“凑单专区”。“凑单专区”的商品通常为药品、保健食品或美妆用品。线上药店还提供“梯度满减”优惠,如满100元减25元等,下单越多折扣越大。
提醒:处方药不得随意促销
“药品是特殊商品,特别是处方药,用于疾病治疗,不能随意促销。”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教授赵志刚与药品打了30多年交道,他介绍,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以买药品赠药品,或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OTC为红色标记)。
赵志刚表示,药品的促销行为可能导致患者自我用药不当,造成伤害,或购买不需要的药品,造成资源浪费。他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零售药店的检查频次和处罚力度,杜绝促销药品的行为,引导公众理性合理购药。
过度囤药不可取
家中小药箱里不少过期药
很多家庭有配备小药箱的习惯。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在多个线上社交平台中,“家庭小药箱常备药清单”“家庭儿童药箱”“家庭药箱全攻略”等药品清单走红,引发众人效仿。这些清单推荐配备应对咳嗽、鼻塞、腹泻、发烧、感冒、化痰等近10种症状的20余种药品,既包括片剂、颗粒剂,也包括糖浆、口服液。一些网友留言:“去年按照清单配备的小药箱,结果药剩了很多,都快过期了。”
一些患者还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开具一大堆药,能服用至少一周。但患者有时服用两三天,症状已经消失,剩下的药就浪费了。
“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通常不会过度开药,药品定量背后有多方面的考虑,旨在平衡治疗效果与避免药品浪费。”赵志刚表示,医生开药时会根据病情,开具适量的药品,一般来说是“急3慢7”,即急诊患者开具3天药量、普通门诊患者开具7天药量。“急3慢7”能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药品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也可最大程度避免过度用药、造成资源浪费。
支招: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药箱
赵志刚提醒,药品也有保质期。一旦超过了保质期,药品的疗效可能降低,甚至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小药箱中的药品不宜储存过多,如果盲目囤积,容易造成药品过期浪费。一般小药箱药品以储备3天至5天的疗程为宜。他建议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药箱中的药品。如有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及时按照有害垃圾处理,避免误用。
同时,小药箱的药品也不宜品种过杂,应针对家庭成员的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烧、咳嗽、止痛等,配备应急药物,避免浪费。此外,公众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准备相应药品,如春天备些抗过敏药物,夏天备些防暑药物,秋天准备止泻药物,冬天准备防感冒药物。
药店拆零难寻
22家被访药店均不提供小份药
为减少药品损耗、防止药品浪费,2023年底,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零售药店拆零调配服务。同时,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也对零售药店拆零销售药品做出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拆零销售的药品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者专区,工作人员拆零分装药品时要保证环境、工具清洁卫生。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22家药店,这些药店均不提供大包装药品拆零销售服务。“六七年前我们提供过拆零销售,现在没有这项服务了。”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说,早年间零售药店销售的药品多为大包装,如一瓶布洛芬有100片;如今小包装药品是市场主流,只有极少数人有拆零购买的需求,药店就停止了拆零销售服务。
“每瓶药都拆开卖,得多久才能卖完?”一位药店工作人员直言,药品拆零后销售周期变长,既影响药店的利润,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收入。
探因:拆零销售面临诸多困难
“零售药店推行药品拆零销售,面临诸多困难。”赵志刚表示,药店除了需要设置拆零专柜或者专区,保证环境、工具清洁卫生外,工作人员还要将拆零药品放入专用的药品包装袋密封,写明药品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剩余的药品也要记录在案,妥善保存。“必须具备完整的拆零药品管理系统,才可能长久支撑起这一整套繁琐的流程和操作。相比药店,医院更适合提供药品拆零服务,目前大多数医院能提供拆零服务。”他说。
“未来生产企业可以推广多样化的包装,供有不同需求的患者、医院、零售药店选择。”赵志刚表示,通常长期、大量服药的患者需要大包装药品,而一般患者更需要小包装药品。避免药品浪费需要药品生产企业、药店、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患者如果不清楚如何购买和正确使用药品,要向药师寻求帮助。目前很多医院已开设药学门诊或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