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国
外祖父家在北方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我的童年记忆中那里的冬天格外寒冷,冷到连门前杨树上的那对喜鹊也只能蜷缩在窝里,没有了平日里的喳喳声。外祖父家的火盆便成了抵御严寒的最可靠伙伴。
火盆是用铸铁做成的,三条鼎立的粗拙铁足,撑起一个车轮大小的圆形铸铁盆,边缘向外平伸出去宽宽一圈,厚实、稳当、简陋却无比实用。当第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火盆就被搬到了炕前的一个土台上,和热炕一起成了抗寒搭档。
外祖父会在冬日来临之前,早早地准备好足够的“燃料”。这些燃料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玉米芯、煤炭和干牛粪块。玉米芯因为可以粉碎了喂猪喂羊,就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用来烧火取暖。煤炭需要花钱购买,也就成了稀罕物,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珍贵的燃料。而牛粪块,可以说是漫漫长冬最经久耐烧的材料。一开始我觉得牛粪块烧起来会很有味道,其实经过夏秋两季的风吹日晒,牛粪块烧起来和木柴无异,而且烧出来的灰特别细腻。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寒假,父母亲就会带着我,或者托人把我送到外祖父家,然后一个寒假我都在外祖父家的场院里,听猪哼哼,看猫打盹,追鸡撵狗,有时候也拿几粒玉米引诱杨树上的喜鹊来啄食。玩冷了,玩累了,推门进屋,那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冷。我会赶紧跑到火盆边,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感受着火的温度。外祖父捋着下巴上灰白的胡须,将我拉到身边,笑眯眯地看着我,眼里满是慈爱。
在火盆边,我们围坐在一起,听外祖父讲故事。他的故事丰富多彩,有古老的传说,有他年轻时的经历,还有村庄里的趣事。我常常听得入迷,随着故事进入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外祖父时不时往火盆里添个玉米芯或者牛粪块,火苗就时而雀跃,时而静静地燃烧,好似也在听着外祖父的故事,感受着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有时候,外祖母会在火盆里烤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片刻之后,那香甜的味道就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垂涎欲滴。再耐心地等待一会儿,沙糯的土豆,香甜的胡萝卜,就成了我整个冬天火盆边最美味的期盼。我们一边吃着烤得热乎乎的食物,一边享受着冬日的宁静。
说到火盆边烤食物,还有一个让人至今忍俊不禁的故事。
在不能出门玩的日子里,外祖父就会在火盆里给我烧蚕豆吃。将一粒一粒圆滚滚的蚕豆浅浅地埋在火盆边缘的灰烬中,不一会儿,蚕豆就会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外祖父会将爆裂开来火候正好的蚕豆扒拉出来,放在火盆边沿上。我一边用嘴巴吹着,一边将滚烫的蚕豆在两只小手里倒换着,来不及剥皮,就把仍然滚烫的豆粒扔进嘴里,轻轻一咬,噗的一声,豆粒就会在嘴巴里散发出一股清香……
有一天中午时分,住队干部赵大叔到外祖父家里吃“派饭”。和善的赵大叔坐在火盆边一边和外公唠家常,一边逗着我这个“城里娃”说话。据说,在半个多小时的聊天中,我连一个字都没有说。就在赵大叔暗暗以为我是个哑巴的时候,我突然喊了一声:“爷爷,豆豆烧焦了!”
事过多年,已经做了大领导的赵大叔在给我颁发奖状时,还指点着我,笑说:“嘿,你这个不说话的闷豆子怎么成了优秀教师呢?”我笑着回应:“因为火盆边的故事让我学会了表达与分享。”
时光如水,外祖父母早已作古,火盆也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份温暖与美好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寒冷的冬日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小小的火盆,想起外祖父慈祥的笑容和外祖母烘烤的香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