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我与《黄海晨刊》之缘
  

窦永堂
  自从在副刊部作为《黄海晨刊》试刊负责人之一起,再到我任晨刊出版部主任,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颇多,这里记录的只是其中的部分侧面。


做编辑,最快乐,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那就是经过自己悉心编排的专版专栏和稿件,得到读者的认可,引起热切关注,引发社会各界反响。
  截至2008年,《黄海晨刊》改版已达四次之多,而我本人就参与、经历了三次。
  1999年,我参与筹备了《黄海晨刊》的试刊、创建工作,从定位、特色、办刊方向到各版的内容选择、栏目设计、版式风格,都积极参与。在推出试刊10余期的基础上,1999年10月27日,《黄海晨刊》沐浴着世纪之交的曙光,同读者见面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海晨刊》当年出版52期、推出“奥运特刊”17期。有此基础,报社决定《黄海晨刊》于2000年1月1日扩版。扩版后,晨刊推出了“百姓关注”“今日看点”等一批“三贴近”的专版专栏,推出了众多令读者和社会各界称道的佳作。
  《黄海晨刊》正式出刊之前,报社面向社会各界招考了6名记者,招聘启事发出后,吸引力极大,报名应试者众多,有多人还有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经过严格的笔试及到日照啤酒厂现场采写新闻稿,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录取了陈颖、李正秀、贾艳锋、孟锋、于立伟、李瑞国6人。这是一次严格、公正的招聘,在社内外都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这6人均是跨行业,无一人有新闻从业经验,好在素质不错,好学上进,热度十足,有的文字功底弱些,徐勇、戴芳莉和我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就随时提出指导意见,并一字一句地细致修改,6位青年记者很快弥补了新闻采写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较短时间内就采写了一批吸引社会关注的优秀稿件。
  2001年1月3日,晨刊于二版“社会万象”版头条刊发了《3号楼为何长时间断电》的消息,并配发孩子在蜡烛光和手电筒的弱光下做作业的大幅图片,聚焦的是,每当夜幕降临,在灯火通明的市区,芙蓉小区3号住宅楼的居民却在摸黑,停电时间累积起来少说也有一年之久,令人苦不堪言。这究竟是怎么了?这种点蜡烛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3号楼为何长时间断电》一文发表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1月12日,为使读者全面了解芙蓉小区3号楼停电原因,促使此事能最终得到圆满解决,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在晨刊一版头条刊发了题为《聚焦3号楼》的连续报道,并配发4幅图片。报道的关键点在于:究竟是哪个单位,又因为什么让3号楼断电长达一年?在断电事件背后是否有更为错综复杂的背景?针对此,报道将矛盾双方的意见客观记录下来,一方是市土地开发总公司:“我们讨债不成,告状不能,不给3号楼断电又能怎么办?”一方是居民:“当时买房子我们向公司交了钱,钱是公司收的,买房也是公司统一办的。土地开发总公司应该继续和我们公司解决,凭什么断我们住户的电……”这样一来,更加引起了读者、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热议。终于,我们的报道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3号楼停电问题得到了解决。1月22日,晨刊于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题为《3号楼灯亮了》的报道,并配发在明亮的电灯下,妈妈在绣花、孩子在学习的大幅图片。为了报道好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特别制作了引人注目的引题:“明天就是除夕了。1月18日夜幕降临后,记者在芙蓉小区 3 号住 宅 楼看到,31户居民已经告别了‘摸黑乎’的日子——— ”,在编发这组报道的日子里,采编人员注重在主题深化、体裁确定、思路理顺、内容推敲和文字修改方面下苦工夫,注重调度与策划,大力树立精心抓精品意识。问题解决后,3号楼居民派代表专程到编辑部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在那之后,笔者经常来到芙蓉小区3号楼现场,看到家家户户透出的暖意融融的灯光,不禁感慨不已,激动万分。
  晨刊稿件有不少触及敏感问题,必须敢于直言,不怕风险,只有这样,才会赢得眼球。回想起来,有一批稿件之所以受到读者好评,原因正在于此。《液化气市场 让人火烧火燎》《三联凌云 上演家电世纪战》《封海风波》《5路车缘何成了“减肥车”》等稿件,每当刊出,总能牵动市民和读者的目光。
  在策划、编辑、采写此类稿件的过程中,编辑部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沟通,以取得协作和支持,及时消除矛盾,解疑释惑;一方面,敢于负责,勇于负责,不惧某些阻挠和破坏等压力。一批有着晨刊特色的稿件,特别是一些涉及城建、环保、旅游、司法、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批评报道,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所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得到了妥善圆满的解决,有的问题还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不少读者写信或上门称谢,称赞《黄海晨刊》的有关批评栏目是“日照的焦点访谈”。


  谈及在《黄海晨刊》的编辑出版历程,与军事新闻的深度结缘令我记忆深刻。
  1999年9月20日,驻军某部战士侯大山为救战友身负重伤,当地医院组成的“特别医疗小组”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市领导和各行各业的市民时刻关注着子弟兵的伤情,出租车司机阎允荣把伤员送往医院,分文不取,悄然离去……“9· 20见义勇为先进群体”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我。报社成立了专门的报道组,我参与采写了4000字的长篇通讯《一曲壮丽的文明赞歌》,加评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日照日报》一版刊发;继而,市委宣传部又和《大众日报》驻地记者站一道,组成联合报道组,我也在其中,在《大众日报》一版头条配评论推出了长达7000字的通讯《是什么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侯大山、阎允荣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追访记》。作品以鲜明的主题、感人的事例、深刻的内涵征服了众多读者,齐鲁大地因此掀起了学英雄、学模范的热潮。侯大山也因此被授予“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获得省五四青年奖章,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标兵”。同时,此文也获得了山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新形势下强化全民的国防观
  念,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多年来,无论是在副刊部、《黄海晨刊》编辑部还是总编室,作为责任编辑、值班主任,我在从快、从优、从重编发各类军事稿件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策划的冲击力,力求军事新闻宣传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同事精心策划了“双拥潮”专栏,并将其作为连接“双拥”工作的纽带和展示新时期军人形象的平台精心打造。开篇之首,便在《黄海晨刊》一版头条推出了通讯《写兵演兵情倾兵》。稿子见报后,当地民营企业鲁圣公司业余演出队,根据文中一位军人的故事排出了话剧《吹灯兵的情怀》,该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继而,针对当时“双拥”共建中的一些现象,编发了言论《“双拥”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军民共建莫要“嫌贫爱富”》,引导有关单位调整了工作思路,相继开展了“法律顾问进军营”“科技拥军服务队”等活动,把共建活动引向了健康向上的轨道。自7月中旬至8月1日,该专栏先后发稿 63 篇,不论是消息、通讯,还是特写、言论、图片,都调整润色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几年间,我先后策划了“我爱国防”“军旅人生”“军事天地”等十几个与军事新闻有关的专栏,专栏的每期稿件都如活鱼上岸,鲜亮精彩。


  2013年6月始,《黄海晨刊》2版辟设了一个时评版,其中的头条评论,大致持续了3年之年,每周大约以3篇的频次,刊发我写的时评。为个人开设专栏,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我早已不在晨刊,但对晨刊始终充满了感情。
  时评是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这一言论体裁,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时评的特征,一是因时而评,新闻性强;二是缘事而发,寓理于事;三是内容贴近,体裁广泛;四是大众视角,公民写作。其形态,包括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写作者的两个素质要求极高。
  谈起写言论的储备,当从刚进报社不久说起。1993年10月,任教10年之后,我调入日照日报社。最初的岗位是总编室责任编辑。这个位置除了编辑出版,就是上夜班处理新华社稿件。这种情形下很少有时间外出采访。对一个爱好写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缺憾。心有不甘之下,除了研讨新闻业务,业余就尝试着写点新闻言论,陆续写了一些发在本报和国家省级报刊上,有的还发在本报头版显要位置。一时间,兴趣和干劲大增,于是越写越有密度,几年内,刊发在省市党报的言论就有数十篇,有的还上了省党报头版,还有的发在《瞭望》和光明日报社的《文摘报》上,收到样报的省市级报刊就达数十种之多。
  写得多了,领导也给了更多锻炼提高的机会,较大的有两次:1995年在编辑部期间,就参加过两次言论撰写组,一是参加报社组织的重大典型刘现华事迹报道组,是系列言论、评论撰稿人之一。二是参加报社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言论组。
  随着对新闻本身的体味渐深,我又转向了新闻随笔、新闻言论、编辑札记的写作。我对不少新闻话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并尽量动笔记录思考结果。结合多年的采编实践,我撰写了有关新闻的大小言论数十篇,2002年至2008年就在《中华新闻报》上发表近20篇。其中,《记者的知名度》还获得“我看记者职业操守”全国征文三等奖。
  兴趣是所有写作的助推力。批量写作新闻时评这一过程一直密集持续四五年之久,数百篇时评作品为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及东方网、红网等数十家媒体网站推送,并在人民网、红网等十余家网站开设网友时评专栏、建了个人文集库,获得广州日报“2010 年大洋网羊犄角评论十大优秀作者”、2012年度湖北日报东湖评论优秀作品 奖、2012年度湖南日报华声评论优秀作品奖、中国江西网江湖大话2011年度十佳评论员提名奖等荣誉,纸媒上的收获也颇丰,首次登上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传媒》等名报名刊,在《今晚报》《新民晚报》《华商报》《齐鲁晚报》等报刊发表 50余件。而刊发在《黄海晨刊》上的时评,前后也多达200余篇。其中,《岂容“宴请租界”变腐败温床》,获2013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美文二等奖,并收入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度集粹。
  这些时评有的是首发,有的与国家级、省级媒体同步刊发,因为时效原因(《黄海晨刊》周六、周日无报)提前在其他媒体刊发。其类别,包括“海曲新语”“议论风生”“人性观察”“社会纵横”“教育漫评”“杂感随笔”六大类。这其中的稿件,在人民网“观点”、新华网“新华时评”专栏发出的有60余篇,有的在人民网首页“网友来论”、新华网首页“编辑推荐”栏刊发,有的以人民网网友热议今日谈文摘的方式刊发在《人民日报》上,有的进入二十余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时评专栏原创日、原创周排行榜,有的进入排行榜首位,有的为多家媒体或主流媒体网站转发,有的观点还以“知名媒体人”身份为多家媒体转引,入选百度文库、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课、2019 届高考政治复习学案、21 世纪教育组卷题库等100余家题库、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和上海等多地公务员面试热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黄海晨刊》的影响力。
  (作者系《黄海晨刊》试刊、创办者之一,曾任《黄海晨刊》出版部主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与《黄海晨刊》之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