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近日刊发题为《10种看似健康但实际经过超加工的食物》的文章,作者是塞莱斯特·萨夫丘克。全文摘编如下:
在快餐和包装食品时代,超加工食品在家庭中无处不在。无论是由于便利性、价格还是营销,这些食品在许多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看似现代且实用的选择背后隐藏着一个超越简单食品保存的工业过程。这些产品不含天然成分或含量极少,并且经过多个阶段的加工,通常添加甜味剂、色素、调味剂和乳化剂。这些从脂肪、糖、油和蛋白质中提取的成分不仅改变了食物的性质,还可能对健康产生鲜为人知的影响。
《英国医学杂志》周刊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加工食品的消费与至少32种不同的健康问题存在关联,其中包括心脏病、癌症、2型糖尿病、心理健康等,甚至会导致过早死亡。
伪装成“健康”的选择
超加工食品不仅包括通常与不健康饮食相关的典型产品——薯片、饼干和饮料,还越来越多地被伪装成“健康”的选择,利用营销策略使它们看起来很有营养。
·早餐谷物:许多被认为“健康”的谷物含有麦芽糖糊精、添加色素以及加工纤维和蛋白质,从而成为超加工食品。即使是那些被标榜为高纤维或低糖的产品,也往往是经过高度加工的。
·袋装面包:即使是那些作为健康选择销售的谷物面包、全麦面包或酵母面包也可能含有改性淀粉、植物胶和乳化剂。大多数超市售卖的切片面包都经过精炼过程,将其变成超加工食品。
·调味酸奶:含有香料的酸奶通常含有增稠剂、甜味剂和调味剂等添加剂,偏离了原产品的天然属性。
·烹饪酱料:意大利面酱或炒酱料含有增味剂、色素和增稠剂等成分,而这些成分在用新鲜原料制成的自制酱料中是不存在的。
·人造黄油:与黄油不同,人造黄油只能通过植物油的超加工过程并添加乳化剂和色素来制成。
·加工肉类:培根、香肠、火腿等产品富含乳化剂、增稠剂、改性淀粉等添加剂,有时还含有色素和调味剂。这些成分可以提高口感和色泽,导致这些肉类成为超加工食品。
·纯素肉:尽管出于健康和道德因素,纯素肉越来越受欢迎,但许多纯素“人造肉”,例如植物性汉堡肉饼和香肠,都经过了高度加工。它们通常含有乳化剂和其他添加剂,与豆类或蘑菇等天然来源的植物蛋白是有区别的。
·植物奶:虽然植物奶被宣传为牛奶的替代品,但许多植物奶含有乳化剂、植物胶、稳定剂和调味剂等添加剂。
·谷物棒和蛋白棒:这些类型的食品富含甜味剂、加工蛋白质和改性糖,深受那些寻求快速健康选择的人欢迎。
·即食食品:这种食品通常含有大量成分,包括防止变质的添加剂。其成分表越长,越有可能是超加工食品。
如何识别超加工食品
鉴于超加工食品在超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标榜其“健康”的标签经常引发消费者的困惑,了解如何识别它们非常重要。最好的策略之一是仔细查看食品配料表。具有一长串成分的食品,特别是当其配料表中包含“科技”名称或难以识别的名称时,通常经过了超加工。乳化剂、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麦芽糖糊精和着色剂等成分是食品经过密集工业流程的明显标志。
此外,要警惕那些自诩为快速解决方案或自制餐食替代品的食物。虽然这些产品看起来很方便,但通常是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味道和外观而配制的,会含有大量添加剂。关键是要选择成分简单、接近自然状态的食物。例如,选择成分较少的手工面包、无添加剂的天然酸奶、新鲜水果而不是包装零食,并尽可能在家准备酱汁或饭菜。(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