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笑梅/文 卢冠中/图
2025新春交响音乐会将于2025年1月10日晚在日照大剧院奏响。这场音乐盛宴旨在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展现交响乐的魅力,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为全市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是在日照日报社支持下成立的一个公益性大型音乐表演团体。作为市民自发成立的本土第一支交响乐团,它将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文化品牌,更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谈起组建海音诗乐团的初衷,乐团指挥、艺术总监郑春山说:“本土交响乐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建设以及城市整体形象产生深远的影响。成立乐团是我几十年的一个梦想,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达成所愿。一直到了2023年底,在日照日报社的支持下才得以圆梦。乐团由专家团队、教师等五十余位社会各界的音乐爱好者组成,大家怀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走到了一起。”
据了解,因为大部分乐团成员都有本职工作,所以为了本次公益演出能够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为了不影响大家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日排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三的晚上,从19:30至22:00。乐团里有几位老师,虽然都不再年轻,但是都一直坚持着,每次看到他们的身影,我感到非常的温暖。”郑春山感动地说。“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我们一边培养人才一边排练,大伙不计报酬,只想把最完美的一面表现出来。”
那么,目前乐团的排练进度到了哪个阶段?郑春山介绍:“我们刚刚结束了细排阶段,从去年12月16日起进入了联排阶段。”他进一步补充道:“细排阶段主要解决和处理细节问题,比如在排练中解决演奏技术难题、声音的平衡以及对演奏员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到了联排时,整体曲目已基本没有问题,需要按顺序从头到尾贯穿排练,然后在排练的过程中,需要改进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地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必然会提高,因此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这样一个能够体现城市内涵的重要载体,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海音诗乐团小提琴首席、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曹信说。
据了解,曹信8岁开始接触小提琴,至今已快40年光景。2003年他从新疆来到日照,谈起来日照的原因,他笑着说老家距离大海非常远,但是他从小却很向往在海滨城市惬意地生活,各种机缘巧合下就在日照定居了。
“日照市民很热情,有许多音乐爱好者。像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的团员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大,从二十多岁到六十七八岁不等,但是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尤其在日常排练中,有些非专业乐手难免会出现失误的情况,但其他乐手能做到理解他、包容他、鼓励他。我想只有这样,乐团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有人说小提琴首席是乐团中除指挥之外最重要的人,曹信结合了自身的经验,动情地诠释了这句话。
他说:“乐团首席要有责任心、有担当。如果说指挥是乐团里的灵魂,那么首席便是坚定的执行者。当指挥发出号令的那一刻,我必须调动起自己的全身心,包括眼神和动作,充分执行指挥的意图,传达给其他的乐手,这是非常重要的。”
距离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曹信深感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他说2025新春交响音乐会是日照本土的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次闪亮登场,希望能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场音乐会对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很有意义,因此他充满了期待。
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的打击乐首席姚树军,从事音乐行业近40年。当记者问他为什么热爱这个行业时,他说:“音乐总是能带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一直以来无论多难,我也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可以说音乐已经深深地植入到我的生活中!”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加入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的原因,同样是因为热爱和梦想。
姚树军回忆:“从2023年底初步建立起来海音诗交响乐团的雏形,到现在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各声部齐全的海音诗交响乐团很不容易,因此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现在距离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排练的时间非常紧张,有时候排练结束后来自莒县的刘老师回家都凌晨了,但是他没有一句怨言。像刘老师这样集体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还有很多,我也为身处这样的集体感到欣慰和感动!”
正是因为有郑春山、曹信、姚树军等五十余人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才有了今天逐渐走向成熟的海音诗交响乐团。乐团成员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技艺,也在幕后致力于音乐的研究和创新,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展现着新气象、体现着新作为。
2025新春交响音乐会筹备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我市倍受瞩目的艺术表演之一。在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郑春山,为何乐团名字叫“海音诗”。他笑着说:“大海、音乐、诗歌,融为一体非常浪漫。”
让我们一同倒计时,期待即将向海而“声”的日照海音诗交响乐团,迎来属于自己的诗意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