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儿童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花儿绽放,艺术就是最好的种子。
新春将至,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愈加浓厚,暖意涌动的春节文化愈发鲜活,年俗、年味、团圆……在每一个人的心间激荡。
如春之于四季,青少年儿童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希望和未来,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日照美育成果,1月17日,“美术馆里过大年”新春游馆会在日照市美术馆启幕,作为系列配套活动之一,“美好中国年”青少年艺术展同时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日照青少年儿童600余幅艺术佳作,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摹“心中的春节”,意趣生动、童趣无限,让传统文化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直抵人心。
在孩子们的视野中,春节是怎样的意象与场景?这些作品里,都带着怎样的想象与巧思?即日起,黄海晨刊联合日照市美术馆推出“闪闪发光的你”——“美好中国年”青少年艺术展作品赏析,让我们循着笔墨色彩的芬芳,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发现艺术之于成长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报道
本报讯 美术馆的展厅里,“长出”一棵绮丽的“树”。
纸板组成“根茎”,中国结是它的“树冠”,一副副红彤彤的春联和福字盘根错节,一枚枚精巧的牡丹、团扇、花簪点缀其间,交汇出一树盛放的“繁花”。
“种下”这棵树的,是三个热爱艺术的孩子——正在上小学的李嫣、刘彦一和朱煜萌,她们把这棵树称为“许愿树”。
这棵树,流动着“时间的诗意”。细看之下,层叠错落的春联书写着美好的愿景:“一帆风顺”“吉星高照”“岁岁平安”……隶书、篆书、楷书、行书等不同字体由上至下顺序排列,如同树的“年轮”,呈现着中国书法文化传承千年的时光演变。
作为指导老师,日照才千培训学校的美术老师滕彦和孩子们一起构思了这个作品,她介绍:“树是有生命力的,代表着顽强的生机,春联是春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我们想通过树的形态,春联和福字的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创作这幅作品之 3前,李嫣、刘彦一和朱煜萌各自临摹了60余幅大师书法,认真研究颜真卿、邓石如、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经典笔法,而后挑选最满意的作品拼贴于“树干”之上。为了让作品的呈现更有“中国风”,她们还用扭扭棒手工制作了牡丹等多种“花朵”,点缀上金属的团扇等饰品,将中国结置于顶部,意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动人情意。
创作的过程,是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更是对传统文化之美的重新审视和发现。对三个儿童创作者来说,关于春节的意义,不仅是一句句新春的祝福,更是文化的传承。虽然年龄还小,三个孩子已经练习书法多年,从硬笔书法到软笔书法,从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从运笔手势到文字诗句,她们在持续的练习中更加系统的学习着书法的演变和章程,获知着书法背后悠远的历史,在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汲取力量,滋养心灵。
祈愿,是孩子们对春节的共同感知,在笔墨氤氲中,传统文化佳节带来的心灵共鸣,正如同这棵缤纷的“许愿树”,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