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主题电影《蓝海》入围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本土文化元素登上国际舞台——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近日,由宋金笑编剧导演,尹红波监制,宋群担任总制片人,优秀演员胡钰莹、叶兰、王紫逸主演,演员陈宣宇、姚未平联合主演的电影《蓝海》入围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并受到多个重量级国际电影节的青睐。
这部电影由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摄制,日照籍导演宋金笑执导,在日照本土全景拍摄,于日照灯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张家台等地取景,不仅展现了日照美丽的城市面貌、深厚的人文气息,还将茂腔、渔家号子、踩高跷捞虾米等独特的本土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蓝海》是一部新现实主义浪漫派青春电影,刻画的是一对茂腔母女的青春成长史。影片从小葵与母亲共同成长的双轨模式展开,讲述了一位生长在海边小城的美丽茂腔少女,在经历世事变故和青春成长之痛后,在母亲和社会帮助下走出阴影,重见阳光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痛苦和失落的时刻不可避免地淋漓展现,但是它真正的主题——恢复力却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整部电影。
正如影片中传递的,人们如何从这样的时刻中站立起来、恢复过来,如同漂浮在村庄周围的红气球,正时时刻刻祈祷着出海的人们能够平安归来。也许痛苦曾经淹没生活,但彼此对幸福的美好向往更是生活意义的本真。
在这部电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电影制作班底对人与海洋之间生命纽带、情感纽带的剖析和探索,也能看到他们对生命承受力、恢复力的再三强调。
从日照海岸线的蓬勃日出,到虾池饲养、小船出海的渔家文化,从非遗文化的茂腔,到美得震撼人心的“蓝眼泪”,这些镜头不仅体现了日照的地域特色,也将大海给人以生命力、恢复力、支撑力,陪伴人们渡过难关,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给予了隐喻和论述。
如制片人宋群所说,拍摄期间,他们刚好遇到海边冲出千万“面条鱼”的壮观场景,于是进行了紧张抓拍,并在成片中剪辑出了“鱼自海中来,又归向海中去”的意象化镜头,实现了对剧情的无缝衔接。
茂腔是该部电影的重要文化基底之一,五莲茂腔是当地流传最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剧种。据推算,茂腔戏在五莲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发展,五莲茂腔也逐渐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改革的同时又移植了吕剧等姊妹剧中的优秀的剧目50余曲,表演艺术也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谈到这一部分时,宋群表示,如今很多演绎茂腔的演员年事已高,但是谈到戏曲、谈到茂腔、谈到演出,他们都会立刻精神奕奕,在常年“一村一场戏”的演出中,他们宣传着茂腔文化,给当地观众带去精神大餐,他们用电影记录、用电影传播,也是文化工作者极具意义的一份责任。
影片以小人物大视角反映了基层群众勇敢奋进的精神面貌,弘扬传递了爱、互助和希望的价值观。同时,深挖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较好的现实性,以艺术留白和描摹群像的方式,无声胜有声地勾勒出主角内心的变化,多维度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暖意。
《蓝海》出自日照、记述日照,也展现着日照。无论是茂腔文化、渔家文化,还是人与海的自然关系,以及具备日照地域特色的点点滴滴,是真正将日照融入了影片,达到了“一看就是日照”的效果。这些风景、人文、非遗、生活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而地域化、本土化的风格也为影片走出国家、走到国际舞台提供了助力。
正如部分影评人给出的评价:“中国版的海街日记”,“最有生命力的描写人与海情感关系的电影”,“影像清新梦幻,表达方式独特新意、人物情感饱满”;“看完电影特别想去取景地日照感受一下神圣中国海街之美”。
据悉,该部电影将于2025年在国内院线上映。对于票房,制作团队也有所期待。他们表示,电影业更加需要热爱、需要情怀,需要以一种责任人的身份记承历史文化,用电影这个载体印刻一个时代的人文与情感,并将它们留存下去。这是他们工作的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