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

  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屡创佳绩,引起海内外热议。魔童降世、拜师太乙、共扛天雷……破圈台词引爆共鸣,哪吒成为2025年年初讨论度最高、“年龄最小”的“百亿影帝”。

古人心中的“哪吒”
  关于“哪吒”的身世最早见之于《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中:“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与其天后诞下了一个名为“那罗鸠婆”(“那罗鸠婆”是梵语中“可爱”一词的音译,因此在不同版本中也被翻译为:“哪拏天”“哪吒俱伐罗”,由于过于拗口,才被简化为“哪吒”)的孩子,并获得了诸天神佛的祝福。
  在唐代僧人不空所翻译的密教经典《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是这样说“哪吒”的:“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哪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亦以金刚棒打其头。”
  而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三言两句,成就了一个疾恶如仇的少年形象。
  在宋代禅宗史书《五灯会元》里首次出现了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的记载。
  宋末元初,哪吒形象被搬上杂剧舞台,元人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就有哪吒出场,而且这时哪吒已经拥有了三头六臂的形象。
  在元代至明代的历史进程中,哪吒的形象逐渐丰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自元代刊行至明代,其中对哪吒的描述已与现代所见形象极为相似。
  今天我们熟悉的哪吒形象,更多来自明代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哪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其形象和故事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表现。现代文化作品,如早些年的《哪吒闹海》《哪吒传奇》,近些年的动画电影《哪吒(1)魔童降世》《哪吒(2)之魔童闹海》等。

《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
  饺子电影中的哪吒,似乎与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在2019年《哪吒1》正式上映前,这个“不被看好”的3岁小孩一度被评为“最丑哪吒”,甚至在《哪吒2》中都受到了“官方吐槽”:“虽然你仪态懒散,但意志坚定;虽然你个头儿矮小,但内心强大;虽然你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虽然你眼眶发黑,鼻孔朝天,牙还缺了一颗,但我觉得你就是很好很好啊!”
  连“亲师父”太乙真人见到“灵珠版哪吒”后都忍不住吐槽:“这个才像正版嘛!”
  不过太乙真人确实爆出了一个“彩蛋”,“灵珠版哪吒”不仅是“正版”,更来源于哪吒系列国漫电影灵感的起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版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也是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代表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
  无论电影制作技术水平如何发展,《哪吒闹海》都是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峰之一。
  片中哪吒身着白衣、长发飘飘,他阐扬时代精神,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在暴风雨中横剑自刎,塑造了勇敢又悲壮的少年英雄形象。后以莲藕塑身复活,大闹东海龙宫。
  哪吒系列国漫电影有多处致敬了1979版《哪吒闹海》。比如,从2D“打工”到3D的管家。又或是同一套武打动作。
  1979版《哪吒闹海》将传统文化和中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但哪吒的故事仍“未完结”。


《哪吒传奇》讲述更完整的成长故事
  那句“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传唱至今,同样勾起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2003年版五十二集大型动画片《哪吒传奇》给予了哪吒更完整的成长故事线。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动画导演张族权执导的《哪吒传奇》称得上第一部以哪吒为主角的长篇动画剧集。
  这一版哪吒身着红肚兜、头梳冲天辫,他更像是邻家少年,是一代人心中的童年偶像。
  该片虽以哪吒为主角,但每个形象同样丰满、立体。姬发在暴雨中高喊“苍天有泪我无泪,有的只是满腔的怒火”;李靖面对龙王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家人;即便是反派纣王,也披上了妲己飘带,独自提剑迎敌。
  配角的塑造完善了哪吒的成长线,成就了这位少年英雄。他不仅战力非凡,也有血有肉。

他们形象不同,内核却是浩然之气
  重新回顾广为人知的三版哪吒,他们形象不同,内核却一致。
  1979版《哪吒闹海》中,哪吒敢以自刎反抗强权压迫,“我一人做事一人当”“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2003版《哪吒传奇》中,他自请锁于宝塔,自带君子的浩然之气,“这个光明的世界,属于全天下。”
  如今的《哪吒2》中,他虽为魔,却不甘于命运安排,“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现在所熟知的哪吒多来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他是“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的俊俏男孩,也是“满地红光,面如傅粉”的朗朗少年。
  无论何时,无论以怎样的形象,在面对不公与压迫时,哪吒总能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高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从古至今、从1979年至2025年,不同时代赋予了哪吒不同的形象表达,但“伸张正义”“摆脱宿命”始终是哪吒的人物内核与精神底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但那个于宝莲中重生的少年,始终浓缩了个人牺牲与家国大义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对自由与正义的永恒追求。
  当借龙王敖光之口问他,“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吗?”他永远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试试。”
(燕赵都市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旧闻新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