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垃圾分类从“新风尚”迈向“新常态”
  

丁昱茗
  近日,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于4月1日至30日,在全市范围开展“知法于心 分类于行”垃圾分类普法宣贯活动。垃圾分类看似是生活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如何让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从政府倡导的“新风尚”真正转变为市民自觉践行的“新常态”,仍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
  制度保障是基础,关键在落实。今年5月1日是《日照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法治遵循,但要让法规从纸上落到地上,还需配套措施跟上。要进一步强化全链条管理,确保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环环相扣,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分类的实效。同时,执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对屡教不改者依法惩处,对积极参与者给予激励,形成正确导向。
  党建引领是优势,重点在长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垃圾分类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但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要避免“一阵风”式推进,需将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与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有机结合。可推广“党员责任区”“楼栋包干制”等做法,通过常态化宣传、面对面指导,让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此外,应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全民参与是目标,根本在育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每位市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创新宣传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分类知识,如制作短视频、开展互动游戏等,增强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辐射社会。只有人人养成分类习惯,文明新风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柔性引导;既需要政府推动,也需要社会协同。让我们以此次普法活动为契机,凝聚合力、精准施策,共同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垃圾分类从“新风尚”迈向“新常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