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莒县城阳街道同心社区实行“实物+服务”双轨激励机制,让爱心循环“增值”——
春天里的“爱心加持”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通讯员 宗方方
  春日渐暖,微风和煦。在莒县城阳街道同心社区,一场满溢着爱与奉献的“兑换服务”正伴着渐浓的春色,如火如荼地开展。
  今年以来,同心社区创新推行“实物+服务”双轨激励机制,以志愿服务积分制为强劲引擎,赋予每一份爱心“增值”的力量,让每一次志愿服务彰显非凡价值,成功激活基层治理全新动能,促使“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在社区中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双向循环”让志愿价值具象可感

  每周三、四上午,同心社区“同心惠”便民驿站便热闹起来——“我兑换了磨刀,家里那些旧衣服也都修补得整整齐齐,这些积分可真是帮了我大忙!”近日,在“同心惠”便民驿站,63岁的王阿姨难掩喜悦之情。自从成为社区服务志愿者,她每周都会按时来兑换自己的“志愿积分”。
  真正将社区大家庭当成自己的“家”,每献出一份爱心便会收获“积分”,从而获得回馈。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传递,让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在同心社区,志愿者用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磨剪子、戗菜刀、修补衣服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还可以在社区联动的“爱心商户联盟”商户中,获得免费拍证件照、口腔检查、理发折扣等兑换福利。“10个积分就可兑换一次理发,如此贴心的服务,参加的志愿服务更有意义了。”志愿者李师傅说。
  不仅如此,社区还匠心开设公益课堂,涵盖书法、绘画、家庭教育以及技能培训课程等,实行别具一格的“积分+报名”双重机制。今年以来,已有30余名志愿者用积分兑换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公益课,实现了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奔赴”,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同心社区开展邻里帮扶、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20余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积攒积分,利用积分兑换服务,由此构建起“服务—积分—兑换—再服务”的良性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地为志愿服务注入持久动力。

“银青协作”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情

  4月13日上午,在同心社区居民活动中心,来自社区的10余名孩子,端坐在桌前,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书法书写的要领——一堂由社区志愿者担任书法老师,社区小志愿者们用积分获得的“365”周末课堂正在进行。
  “平常和妈妈参加了小区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获得了好多积分,我就用积分兑换了周末课堂,太有意义了!”今年10岁的小学生徐子豪说。
  同心社区组织退休党员成立的“银龄志愿服务队”与青少年组成的“红领巾志愿队”结成治理同盟,以“成长存折”积分制为纽带,投身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积累独属于他们的“成长积分”,青少年可用积分兑换社区寒暑假学令营课堂、“365”周末课堂等。“银青协作”,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让治理的末梢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度。

“共建共享”文明实践引发热烈回响

  从一支志愿服务队到如今的23支;
  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到累计开展600余场;
  从一分到兑换积分突破3万分……
  在积分制的加持下,同心社区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从“单向付出”到“双向受益”,同心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不仅量化了爱心,更升华了志愿文明。
  当磨剪子的火花、理发椅的笑声、课堂里的掌声交织在一起,积分卡上的数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展现。随着“实物+服务”双轨激励持续发力,更多居民正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书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篇章。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民生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天里的“爱心加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