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敦厚、质朴、宁静的生活意境
图片
  

庄乾坤
  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讲到:“各个画派之间的差别在于每一派都代表一种气质,代表它的乡土和气候的气质。”丹纳所说的“气质”,其实就是中国语境中所讲的“意境”或“气韵”。
  诗言志,画亦言志,如同一首诗一样,一幅画也要有意境,没有意境的画,就没有思想与情感,无以言志。意境,是构成作品艺术风格的关键要素,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意境就代表了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作品,能够给人第一感受的就是画面所展现的总体意境,之后才是笔墨、色彩、布局等技法要素的感受。同样,沂蒙画派作品所展现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沂蒙画派的艺术风格。
  从沂蒙画派的代表性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敦厚、质朴、宁静的生活意境。
  一般地说,山水画拥有山水构成的意境,花鸟画拥有花鸟构成的意境,而沂蒙画派则通过提炼沂蒙地区的物象,以及自己独特的笔触,塑造了沂蒙人的生活意境。
  这种生活意境,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是沂蒙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禀赋赋予了作品的意境。沂蒙山的形象是敦厚、质朴的,它没有江南山水的灵秀俏丽,没有桂林山水的轻盈妩媚,没有岭南山水的的纤秾绮丽,没有太行山脉的巍峨壮丽,没有昆仑山脉的苍茫雄浑,更没有古画中隐士仙居的假山奇石般的诡异山水,而像宽脸厚腮、敦敦实实的沂蒙汉子。沂蒙山,大多数山岗造型简单,像是大馒头上戴一顶方形小帽子。馒头形的山势,看起来敦厚无华,像沂蒙人的肩背,坚忍宽厚;戴在山顶的方形帽子,远远看去,宛若坚实宽厚的壁垒,像沂蒙人的性格,甘承重压,坚不可摧。沂蒙山水作为绘画题材,真实而不缥虚,朴实而不华艳,坚实而不娇俏。这些朴实无华的山峰,是沂蒙百姓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是画家们祖祖辈辈居住生活的家园。这些敦敦实实的山峰,折射到画里,自然会展现出一种敦厚、质朴的态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敦实的沂蒙山水孕育了敦实的沂蒙人,宽脸厚腮,敦敦实实,像沂蒙山一样,便是沂蒙人的形象。同样画年轻女性,江南、岭南的年轻女性是窈窕的、娇俏的、媚艳的,而沂蒙大嫚却是端庄的、稳重的、健壮的。沂蒙画派作品中有男女老幼各色人物,但不是山中高士、古圣先贤、石旁醉僧、闺中淑女,不是貌美如仙的名媛丽姝,不是荧屏上流行的“小清新”“动画脸”,更不是抽象的、变形的、夸张的“意象人物”,而是沂蒙人真实亲切的身影,是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面目熟悉,呼之欲出,如闻其声。山的形象与人的形象一同写到画里,便构成了一种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天然形成的。通观沂蒙画派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上没有窈窕,没有浓艳俏丽,没有恍惚缥缈,没有奇谲,没有狂放,只有沂蒙山和沂蒙人的敦厚、朴实。
  二是沂蒙人的生活状态孕育了作品的意境。沂蒙人的生活状态是宁静的、质朴的,这种宁静、质朴,在沂蒙画派的作品中氤氲着、漫溢着。沂蒙画派提炼了一系列表现沂蒙生活的元素符号,主要有碾盘、磨盘、筐篓、独轮车、南瓜、丝瓜、葫芦、玉米、苹果、柿子、山羊、黄牛、鸡狗鹅鸭、石阶、石板路、石砌院落、石头屋等,这些元素符号组合起来,就是一幅自然天成的沂蒙生活场景画。在这些画面上,山的敦实宽厚,老母羊的安详,羊羔的欢快活泼,鸡群的闲适,黄牛犊的静怡,玉米棒的丰盈,大南瓜的饱满富态,石头院落里的惬意,无不透露出主人翁的宁静、恬淡的心态。画中一切生命的生生灭灭,都那么顺其自然;一切物象的来来往往,都那么恬淡、宁静。画面里没有奢华、绮丽的物质,没有感官的刺激,没有物欲的勾牵,没有心性的狂躁、张扬,只有完全来自大自然的朴实无华的生活要素,也是最基本的生活要素,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却透露出主人翁的富有感和满足感,高翘的幸福指数流溢在画面上,老子“知足者富”“知足常乐”的观点,在这里得到印证。阅读这些画面,听不到现代生活的喧嚣、嘈杂,仿佛只能听见鸡鸣犬吠牛哞羊咩构成的“农家交响乐”,而透过这一曲“农家交响乐”,却能够深切感受到其中的恬淡、宁静、内敛,让人感到身心放松,感到无思无虑、无欲无求。在纷繁匆忙的现代社会,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这种意境弥足珍贵。
  三是沂蒙画派的笔法描绘了作品的意境。沂蒙画派作品在体裁上大多数以工笔间带小写意为主,使用大量的工笔细线勾描,用丝毛、细皴等笔法来“应物象形”,表现出细腻逼真的物象机理,无论禽兽的毛羽,还是石头纹络、树木的枝干,都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特别是在主体物象上,令中国画呈现出西画的逼真度、鲜活度。仔细观察沂蒙画派的代表作品,一笔一划,精描细皴,沉稳耐性,不轻佻,不浮漂,潦草,不狂狷,宛若微雕大师在精心雕琢一件微雕珍品。工而致细,细而致稳,稳而致静,静而致宁,在这种笔法下,画家将自己的心境一点一滴地浇注到一禽一兽、一人一物上,从而构成了作品的意境。
  这种笔法,吃苦费力,需要画家潜心耐力,埋头苦干,需要坐得住,沉得下,入得静,来不得半点偷懒、取巧。而这种笔法在描绘出敦厚、质朴、宁静的意境时,也透露出画家敦厚、质朴、坚忍的品性。说到底,还是沂蒙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孕育了画家的品性,进而影响到画派的画风,构成了画派特有的意境。
  沂蒙画派创始人何乃磊先生从工笔画起家,几十年的工笔功夫,练就了一手精工细描的看家本领,在他的影响下,画派成员大多数从工笔画起步,成为工笔高手。以工笔为主导的绘画技法,以及在长期的工笔画创作生涯中所形成的心态、品性,对于塑造画派的意境和风格,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油画家王沂东先生虽然以油画表现沂蒙,画沂蒙人物,但其笔调细腻、沉静,所创造的意境无不气静神宁,心敛意淡,这种意境,深印在沂蒙人的脑海中,对沂蒙地区的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沂蒙画派的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节选自《沂蒙画派概论》 庄乾坤 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第1版)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海曲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敦厚、质朴、宁静的生活意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