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闲不住的“90后”社区书记——
倾听民声,办好居民心头事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田茹
  东港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量大、治理难度高,各类问题叠加凸显,一度成为“老破旧”的代表。然而就是在这里,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党委书记王文文没有丝毫抱怨,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她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面对居民们的期盼与诉求,她始终放在心上、做在实处。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用智慧化解难题。银海社区连续六年实现“零”上访,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山东省优秀网格”等称号,社区各业态从“心心向融”到“欣欣向荣”。

架起普法连心桥 化“心疙瘩”为“心纽带”

  社区书记是党在社区工作的领头人,也是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带头人,做事一定要出于公心。”这是王文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居民们的眼中,王文文不仅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实干家,更是居民心中的“贴心人”、情系社区的好公仆。
  4月28日早上8点,王文文步履匆匆地赶到社区,开启了新一天的社区工作,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充满了忙碌和挑战。打开工作记录本,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工作事项,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小事,正是关乎社区民心的大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银海社区,王文文把普法工作作为社区工作常态化来抓。为了增强社区居民法律意识,营造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法治氛围,王文文组织成立了“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服务队,覆盖社区居民5000余人,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充分利用“入户”线上”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活动。
  “在社区,矛盾纠纷无小事,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就是社区的操心事,能够在社区内部处理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协助居民有效解决。”王文文向记者说道。
  为了把普法工作做“实”做“深”,银海社区成立老王调解工作室,由社区民警王东友担任工作室带头人,积极化解矛盾促和谐。聚焦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难点问题,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利用晚上、周末等休息时间,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向群众了解诉求。
  这些年来,王文文组织成立“金点子议事团”,将社区“两委”成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五老”志愿者等人员力量纳入议事队伍,创新“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居民评事”五步协商议事法,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矛盾问题,今年以来开展议事协商活动16次,化解矛盾纠纷10件,切实做到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学习研究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向居民发放普法材料,在社区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在她的带领下,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银海社区蔚然成风,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23年获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社区微业” 用服务推动“人心凝聚”

  社区书记把日子融入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才能让居民从“观众”变“主角”。
  走进银海社区,很难想象,面对这样一个人口流量大、治理难度高的车站社区是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形成同频共振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王文文的带领下,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观海苑建材市场党委、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资源,建成多项服务一站集成式的“社区会客厅”,配套建设会客厅、共享直播间、初心书房、社区科普馆、适老配餐区、共享茶吧等服务场所,每天活动人数达100余人。
  为链接优质培训资源,王文文一次次跑高校谈合作,用“以场地换服务,以服务促项目”,引进日照市萤火虫公益志愿者协会、双馨葫芦丝沙龙会等17家社会组织创新开展“来社区吧”社区微业扶持品牌,创办“创业菁英沙龙”“银海夜校”“儿童培育”“老年大学”“创业辅导”等特色项目,并与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共建创业基地,采取校企联合、导师联带、党员联帮的“三联”并举措施,累计帮助社区110名大学生获得就业实习岗位,社区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
  如果说社区里“一老一小”特色课程丰富了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那么银海社区的“微改革”则从生活点滴入手,盘活社区各类就业信息、岗位资源,促进就业合力,释放出基层治理“大能量”。
  “我们联合公安部门建成了全省首个将公安户籍业务下沉到城市社区的站点,可以实现身份证、户籍、暂住证等业务的一站式通办。同时还联合银座商城,打造了24小时暖蜂驿家,夜间刷身份证即可自助进入休息、充电、饮水、热饭,并可以自助购买餐饮产品。”王文文说道。几年来,王文文始终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她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停下脚步倾听居民的声音成了工作的常态,仅在社区里的平均微信步数常常超过上万步,社区的一点点变化她都如数家珍。

凝聚慈善力量 共建幸福社区

  慈善是传递爱与温暖的桥梁,在银海社区,慈善之花遍地开放,居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我的心愿是要一份书包文具和恐龙大百科全书。”家住观海苑东区的8岁的张丽对王文文说道。像这样的愿望从王文文在社区走访第一天开始便一件件记在了心里。如何才能创新善治模式,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2024年9月份,石臼街道银海社区慈善基金成立。慈善基金日常开展“送先锋积分、送先锋红包、送先锋导师、送先锋培训、送先锋推介、送先锋表彰”六送活动,依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以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骨干为抓手,组建1支公益劝募队伍,建立1个社区达人商户共建社群,摸排建立1个爱心企业库,梳理1张企业慈善资源清单,由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监督社区慈善基金资助项目实施,促进社区慈善基金“筹、管、用”机制实践完善。
  剪刀、梳子、推子、围布、吹风机……在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梯下的闲置空间里,一间小小理发店理发常用工具一应俱全,这里的便民理发只需5元。
  其实,“幸福从头开始”理发店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人群分别开展惠民理发、公益理发、上门服务三种模式。从去年9月份开始累计服务360余人次,其中老年人群占比80%,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也提供了就业空间。而理发师陈玉玲每年也都会从自己的收入中捐出一笔善款,用于社区的慈善服务。
  “现在的银海社区活力满满,凝聚力特别强,居民都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有需要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乐小区的武大爷表示。
  温暖社区,传递爱心。如今,银海社区的慈善共同体,共有17家社会组织、321家沿街商铺、28家爱心企业、12个共建单位,聚焦居民所需,建立需求、资源、项目、进度“四张清单”,累计实施“点亮微心愿”“弱势群体关爱”等慈善项目35个,开展各类公益服务200余场次,让爱心在邻里间传递,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银海社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就找王书记。”从当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驾轻就熟,王文文感触颇深。“叮!您有一条新的提醒——”银海社区网格员在城乡社区智慧治理平台上收到一条居民求助通知。接下来,王文文将带着银海社区,依托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发的城乡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摸索如何做好居民分类分级精准化治理服务。“你有事我来办”,银海社区将全面形成社区治理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群众更有幸福感的新格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民生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倾听民声,办好居民心头事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