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朴素之美的艺术底色
图片
  

田黎明
  李学明是当代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画风独特,探索精神可嘉,更兼有人格魅力,这一切都深深植根于中国画所倡导的醇厚、温润、自强的人文理念之中。在我看来,李学明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其画作始终洋溢着淳朴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折射出他对人文精神内在观照的独特境界。
  李学明的艺术创作多取材于身边生活、故土风物与民俗人情,作品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对家乡的炽热情感、对父老乡亲的深切关怀,更凝结为对那片土地的深沉眷恋。其笔墨语言与人物造型中流淌着浓郁的乡土情怀,完美诠释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美学与笔墨意境。这种艺术特质贯穿于李学明的整个创作历程,形成持续而稳定的风格脉络。
  在艺术探索领域,李学明不仅精研人物画,亦广泛涉猎山水、瓜果等题材。但无论何种创作方向,他始终坚守中国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精髓。这些艺术方略的核心在于表达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既展现对故土乡亲的深厚情谊,又通过与时俱进的笔墨创新实践,最终形成独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这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创造性转化,堪称当代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学术突破。
  从技法层面观察,李学明的人物画尤重中锋用笔,这种笔法赋予作品质朴浑厚的美学特质。其艺术语言巧妙融汇民间剪纸的造型意趣与雕塑艺术的体量感,更从民俗文化中提炼出温润含蓄的内在美感。这种兼具志趣与天真的艺术表达,构成了李学明中国画创作的根基。
  在人文修养层面,李学明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双重观照。他将自身置于时代语境之中,使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与造型语言都成为表现个人人文体验的载体。这种独特的艺术转化过程,既催生出极具辨识度的造型特征与笔墨风格,更彰显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自觉。
  这种文化自觉对于艺术家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必须渗透于创作的全过程。李学明笔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个形象塑造、每幅画作营造的意境,都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劳动者的质朴之美以及“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深度交融。正是这种多维度的融合,使其人物画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与艺术语言体系,既体现画格与人格的统一,又展现出对中国画本质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李学明崇尚朴素之美,其人其艺皆以此为底色。这种朴素绝非简单的形式追求,而是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深深植根于时代奋斗者的集体意识之中。艺术家正是以这种精神内力驱动艺术探索,使作品呈现出人文精神的真淳之美。他将故土风物、乡民形象与地域文化熔铸于笔墨造型,创造出充满泥土芬芳的艺术世界。
  与李学明相识三十载,虽交往不频,但通过持续关注其作品,深切感受到其艺术创作与为人治学的高度统一。这种知行合一的品格,正是对老一辈艺术家学术精神的完美继承。
  前辈大师的人格风范对当代艺术界影响深远。李学明在作品与处世中展现的温厚淳朴的学者气质,恰是对这种学术传统与人格典范的当代传承。这种文脉相续、代际影响的艺术生态,在其创作轨迹中体现得尤为清晰。
  若追溯笔墨文脉,中国绘画传统已绵延两千余载,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演进轨迹。李学明的写意创作既承接南宋简笔传统,又立足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展现出对历史文脉的深刻理解。
  简笔传统为当代写意绘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艺术家需要以时代赋予的创新意识重构传统笔墨,将文化传承与当代精神有机融合,实现传统人文精神向现代审美境界的转化。李学明的人物画正是这种转化实践的典范,既代表着山东中国画文脉传承的高度成就,也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学术探索提供了重要参照。
  作为当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李学明在人物画领域开创的独特艺术语言,不仅延续了传统文脉的生命力,更通过持续的艺术创新,为当代中国画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艺术成就既是对历史传统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开拓。(作者系中国画学会会长)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海曲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朴素之美的艺术底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