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报道
本报讯 “小小杠杆为啥能撬动地球?”“质量一样的小球,沿着倾斜轨道滚动而下的时候,为啥曲线轨比直线轨先到达呢?”近日,日照市枣庄路小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聚集学校附近的东港区科普公园内,边动手体验科普装置,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每天,在放学上学的闲暇时间,孩子们在公园内尽情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前沿的科技成果到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有趣的科普内容激发着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点燃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在东港区图书馆大厅内,一场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的“科普盛宴”正等待着每一位访客。“日照蓝莓”“日照绿茶”“日照对虾”等多个东港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实物展示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图片介绍,让阅读爱好者了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内涵,以及东港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和“特色名片”,对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东港区立足驻地区实际,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依托日照市科技馆这一龙头,因地制宜建设社区科普馆8处,企业、学校科普馆6处,各级科普基地30余处,据此点面结合、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十五分钟”科普文化圈,并利用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广场、车站、长廊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植入科普元素,让科学知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实现科普工作的“全员、全域、全天候、全覆盖”。
石臼街道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公园内精心设置的分类文化墙、趣味互动区,充分利用各种垃圾分类趣味元素和“四分类”标识向市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东港区应急公园也是东港区户外科普设施的一大亮点,通过设置科普展板、互动设施等,将应急安全等知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科普的触角正不断延伸,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着市民的生活。碳汇生态公园、火车主题公园等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元素触目可见,科普小屋、科普角等科普阵地触手可及,“科普+”的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环境;科普长廊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社区、校园、商超附近;“口袋”公园也被巧妙地打造成科普的前沿阵地,成为城市中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全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