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清风徐来,艺术澎湃
——徐青峰绘画艺术的多维价值
  

张志元

  我与徐青峰相识,是在他担任山东美术馆馆长之后,至今已逾十余载。犹记2014年春天,山东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联袂主办“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当时我带着40多位正在学习艺术金融课程的研究生去现场观摩学习。徐青峰安排了当时在美术馆担任公共教育部主任的赵军给我们当向导,详尽且专业的讲解,引领我们细览了张大千自1930年至 1982 年间创作的 93 幅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珍品。能在济南近距离观瞻大师的真迹,实属难得,深受感染,获益匪浅。
  徐青峰作为中国油画领域一位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人物,是我长期关注、观察和跟踪研究的艺术家。
  一个艺术家能否臻于卓越之境,我认为,其创作需具备三重维度:回答时代之问、满足时代之需、应和时代之变。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中,徐青峰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将个人艺术创作融入到宏大的时代叙事之中,从早期的个体存在与精神探索,到历史叙事与民族记忆的创作,再到文化融合与国际对话的跨文化交流,其作品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具有显著引领性和极具辨识度的艺术大家。
  关于回答时代之问: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探索与历史回响。徐青峰的艺术创作,始终锚定时代语境下的精神命题,深入探索个体精神世界与民族集体记忆。在《我静静地喘息》中,以隐喻手法呈现艺术家在探索道路上的孤独和迷茫,也是对当代艺术家角色定位的深沉思考。《青铜时代》通过锈迹斑驳的青铜器,展现对历史文化的回望以及对时间沉淀的感慨。《血战台儿庄》重现了抗战的悲壮史诗,既唤醒集体记忆,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视觉丰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组画以九位功勋肖像,定格时代英雄的精神图谱,彰显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和颂扬。在国际舞台上,通过《空》《在》等作品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展览,将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绘画表达方式相交融,通过艺术的国际推广和跨文化的艺术对话,回应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时代之问,引发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和思考。
  关于满足时代之需:社会需求中的艺术实践与文化传播。徐青峰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始终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他参与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积极践行了文化传承使命,满足了国家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需求。在公共艺术领域,通过艺术展览、公共教育等方式传播艺术文化。同时,他还通过举办个人画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公众进行深入的艺术交流,满足社会对艺术教育与文化普及的需求。作为教育者,他更是将艺术教育视为满足时代之需的重要途径,致力于构建特色鲜明和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时代对艺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这种将个人创作与社会美育、文化建设深度绑定的实践,彰显了艺术家的公共文化担当。
  关于应和时代之变:艺术创新中的潮流引领与未来展望。徐青峰的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感知与积极回应。在创作技法上,不断追求极致与完美。在创作风格上,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东方哲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当代写实油画的新范式。除了油画领域,还积极拓展媒介边界,尝试水墨、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他更是积极探索科技赋能艺术的新路径,率先尝试虚拟仿真、AR和VR等新技术在艺术创作和展览中的场景应用,以沉浸式体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上,我从三个角度谈了徐青峰回答时代之问、满足时代之需、应和时代之变的时序脉络、创作特征和时代情怀,这是艺术家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根本所在。
  我本人长期从事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基于山东文化艺术大省和美术书画之乡丰厚土壤及发展前景的考量,我从2010年开始研究艺术金融;2012年为金融学研究生开设“艺术金融”课程,为美术学专业讲授“投资学”;2016年开始招收艺术金融博士研究生;2018年学校成立校属科研机构“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由我担任创始院长。迄今,山东财经大学不仅拥有比较完整的本硕博艺术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和“艺术+财经”(艺术+金融+投资+科技+…)学科特色,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沿,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认可。近些年,我受邀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私人银行、企业家群体以及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特色、艺术金融研究成果以及美商财商教育的成效,与国内外同行、业界朋友分享艺术金融理论体系和应用场景的探索、实践和经验,尤其是所做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得到肯定和褒奖,深受鼓舞。
  我研究的艺术金融、艺术品投资与艺术资产管理方向,主要从金融估值—投资价值—资产配置三个维度观察、研究和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从这个专业角度来看,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价值,除了看艺术家的人品画品、胸怀格局、画风流派、个性特征和创造创新之外,我更多的是从金融属性、文化内涵、情绪价值、精神收益以及未来成长性来看。就这个视角而言,我可以比较清晰地描绘出徐青峰艺术作品的价值成长曲线,这条曲线不仅反映艺术家在一个较长周期内的创作历程和杰作效应,也可反映其艺术作品的价值成长轨迹和趋势特征。
  综上,我谈的徐青峰作品两个层面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是他的当代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其作品作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载体,既承载历史记忆,又引领艺术思潮,在学术层面构建了具有辨识度的创作体系。所谓立地就是他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产业价值、生态价值、预期价值,从金融属性看,其创作历程的“杰作效应”与风格演进的连贯性,形成可追踪的价值成长曲线,而跨领域实践与文化IP的构建,更拓展了作品的市场想象空间。顶天与立地两大价值的高度契合,即是一个艺术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作者简介:张志元,山东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院长。)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清风徐来,艺术澎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