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成
夏夜是有声音的。
先是蝉鸣,从黄昏开始,便不绝于耳。那声音起初是试探性的,一两声,三四声,后来便连成一片,仿佛整个夏天都被它们喊醒了。蝉鸣不是音乐,却比音乐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它们叫得那样卖力,那样不知疲倦,叫人听了,竟也生出几分莫名的勇气来。
其次是风扇转动的声响。老式电扇摇头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新式的则安静些,只有风掠过耳边的“呼呼”声。这声音单调,却意外地催眠。许多人习惯了在这声音中入睡,倘若突然停电,反倒辗转难眠了。
最动听的,莫过于冰镇汽水开罐的“嗤”的一声。那声音短促,却充满期待。随之而来的是气泡翻腾的细响,和第一口下喉时不由自主的“啊”的叹息。这简单的快乐,在夏夜里显得格外珍贵。
夏夜是有气味的。
花露水的味道最先钻进鼻孔。那是一种混合了酒精与香精的气味,刺鼻却安心。大人们总爱在孩子睡前涂抹,说是防蚊虫,实则连夏夜的燥热也一并驱散了似的。久而久之,这气味便成了夏夜的标志之一。
西瓜的清甜也不容忽视。冰镇过的西瓜被剖开时,那股清香便弥漫开来。吃西瓜是夏夜的仪式,红色的瓜瓤,黑色的籽,还有顺着下巴流下的汁水,都是记忆里抹不去的画面。
夏夜是有记忆的。
儿时乘凉的场景最为鲜活。竹床搬到院子里,一家人躺着看星星。大人们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孩子们数着天上的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被抱回屋里,身上盖着薄薄的毛巾被。
路灯下的棋局则是另一番景象。几个老人围坐,楚河汉界杀得难解难分。围观者比下棋的还着急,这个说“跳马”,那个喊“出车”,热闹得很。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棋盘上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夜深。
如今的夏夜,大多在空调房里度过。玻璃窗将炎热与噪音隔绝在外,也把蝉鸣、星光和邻里的谈笑声一并挡在了外面。室内恒温,四季如春,夏夜特有的气息与声响都消失殆尽。
不能说这样不好。毕竟,凉爽舒适是人人都向往的。只是偶尔会想,我们是否在获得舒适的同时,也失去了些什么?那些属于夏夜的细碎声响,那些带着温度的回忆,那些不完美却真实的生活片段,是否也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渐渐远去?
现代生活的便利无可厚非,但或许我们可以在某个不太热的夜晚,关掉空调,打开窗户,让夏夜的声音、气味和记忆重新回到生活中来。听一听久违的蝉鸣,闻一闻夜来香的芬芳,看一看天上的星星是否还在原来的位置。
夏夜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 炎热中有清凉,喧嚣中有宁静,短暂中藏着永恒。这些矛盾而统一的特质,构成了夏夜独有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