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兵
老屋檐下的秋,每一片飘落的叶,每一滴凝结的霜,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老屋日渐衰老,我却无能为力,我想起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幽,老屋檐下的秋,虽没有空山的寂寥,却有着同样的澄澈。
倘若我这时搬一张藤椅坐着,捧一本旧书,书页间,偶尔会落下一两片银杏叶,黄得像被染过的手绢。恍惚间,竟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撞个满怀,不必寻什么南山,檐下这方天地,早已装下了满秋的静美。
我也会想到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檐下的竹篮里,总摆着刚摘下的橘子,橙黄的皮裹着饱满的果肉,剥开时满是清甜的香。院中的菊花也开了,黄的、白的,在秋风里轻轻晃,待日头爬上来,又化作细碎的水珠,晕开一圈圈浅绿的痕。为这老屋檐,添了几分热闹的诗意。屋檐被浸在了淡墨里,青瓦上的霜气,总在清晨凝结。
最宜在檐下看秋阳。阳光穿过院角的老梧桐,将叶片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风吹过时,影子便跟着晃,像在纸上跳着细碎的舞。而雨天的檐下,瓦当间的青苔被洗得发亮,檐角的铜铃还在轻轻晃。雨丝斜斜地落在瓦上,沙沙的响,落在院中的陶罐里,又是叮咚的声。遥想当年,阿婆会坐在檐下的竹凳上,摘着篮里的毛豆,指尖沾着豆荚的绿。有时雨下得久了,她便会讲起从前
的事,说某年秋天也是这样的雨,她和阿爷在檐下煮着红薯,香气漫过了整条巷。这寻常的画面,倒让我想起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意境,原来最动人的秋,从不是什么浓墨重彩,而是檐下这般,一粥一饭、一雨一话的寻常。
秋风瑟瑟,吹过屋檐,几缕枯黄的藤蔓,宛如褐色的丝带,蜿蜒攀附在屋檐边缘,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舞动着秋的旋律。檐角处,偶尔有落叶飘落,打着旋儿,如同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而后静静地躺在地上。风里,夹杂着桂花的香气和果实的甜香,那是秋天独有的味道,好似大自然精心调制的香水,令人心醉神迷。老屋旁的树木,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秋装,似在诉说着秋天的童话;火红的枫叶宛如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好似要将整个秋天点燃。它们与老屋的青瓦灰墙相互映衬,让人不禁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妙意境,我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幻世界,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我也会想到,月色爬上瓦脊,将青瓦染成淡银,瓦缝间的枯草也沾着月光,像撒了把碎星。想到祖父会在檐下支起一张小桌,摆上温好的米酒和一碟炒花生,与我相对而坐。风里带着桂树的香气,偶尔有虫鸣从墙角传来,祖父便会指着檐角的月亮,说“月是故乡明”,语气里满是温柔。这时才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原来故乡的秋,都藏在这老屋檐下的月色与酒香里。
都说人间一滴露、一片叶便知秋,那银白的月光,繁星闪烁在天际,璀璨而迷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停下脚步,静坐在屋檐下,聆听秋虫的吟唱,我不禁想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我起身准备离开,回首望,袅袅炊烟、家人欢歌笑语,奶奶正喊我的小名。可是我再次回头,这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秋月还是高挂屋檐下,却带走了我的挂念和童年。